电影院仅剩下我们同排三个姑娘还坐在座位上,负责场地的小哥着急地催促我们,“结束了,没有了。” 我们几个人才缓缓从座位上起身,走出电影院。其实,我和旁边的两位姑娘观感完全不同,她们两个真的是心在其中,还在回味。而我,则只是想看看片尾是否还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彩蛋,结果就是片尾曲,稍微让人有点情绪流动的感觉。
说实话,这部纪录片也就这样吧,没有感觉到特别强烈的情绪刺激。一直觉得哪怕是纪录现实的片子,一旦以镜头的形式呈现,多少还是要用点艺术手法的。对于只是真实纪录的平铺直叙,于我这种情感至上的人,不足以打动人心。但是,值得肯定的是,这部片子还是和以往鸿篇巨制的片子有诸多不同,毕竟,那些宏大的场面看的时候激动人心,看过之后也不过尔尔。而往往那些从小人物着手的片子,则更能体现人性的张力。
记得那时候看反法西斯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从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出发,反思法西斯的惨绝人寰。剧中德军军官的儿子天真善良,因为对集中营中的小男孩感到好奇,并交好,最后一步步迈入集中营中被毒气致死。看完唏嘘不已,也许正是这种天真的小孩被害,尤其还是德军军官的儿子,就更显得荒诞不经,其中的残忍可想而知。
《二十二》《二十二》,不再是一如往前的直击血淋淋的现场,而将视角放在那些时过境迁的受伤害的老人现世的生活上。镜头中的老人,多半还算是精神矍铄,如果不细数过往,或许我们永远不曾得知发生在她们身上的兽行。可能因为知道自己不久即将辞世,所以,这个残存不多的群体才愿意将七十多年前的事情公之于众。毕竟,公布这种事情,是对家人和自己的伤害,我们天真的以为所谓的伤害可以得到他人的理解,事实上,他们不遭受他人的冷嘲热讽就已经够好了,而多数人的理解和同情基本属于奢望。
那些幸存至今的老人中,一部分是被当时的日军已经糟蹋得无生育能力了,所以要么鳏寡一生,要么收养子女,还能稍稍有所依靠。可是纵观这些老人,总体生活是比较凄苦的。
如果不是一些记者包括韩国的摄影师对于这个群体的关心,也许她们会携带着秘密直至死去。人,对于自己悲惨的遭遇,向来都是能掩藏就掩藏。就像那些老人,哪怕养育子女那么多年,作为慰安妇所遭受的非人的经历,向来对子女绝口不提的。一是担心被他人所知,而影响家庭的关系,以及外界对他们的目光;另一方面,每次提及,都是对伤口的再次撕裂,伤痛可想而知。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就让那些不忍提及的秘密埋葬到坟墓里吧。
可是,被这些关心的人所打动,也是信任使然,他们愿意回忆那段往事。片中,会看到老人回忆过往时干瘪的脸颊下嘴唇翕动,没有光泽的眼睛,依旧有闪闪的泪花。但是哽咽着说两句后,老人还是摆摆手说,“不说了,不说了。”哪怕已经过了70多年,那段封存的记忆回想起来依然让人疼得窒息。
那些老人,基本都是十七八岁的时候,被日军骗走,从而走入了这个狼窝。当中有一个韩国姓朴的老人,也是受害者之一。当时,韩国还是南朝鲜,她被妈妈抛弃,于是一路逃难,最后来到武汉,也免不了这样的命运,异国他乡,每次听到火车轰隆的声音,就想着回家。最后被一位好心的人收养,直至现在,家人每次说带她回韩国的老家看看,她都严词拒绝。她也将姓氏改为毛性,她说,他爱毛主席,所以要和毛主席一个性。关于家的记忆,已经被抛弃所替代,所以,有什么好值得怀念的呢。
能活下来的这些个老人的确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脆弱,他们愿意选择性地忘却所受的伤痛,勇敢地继续生活。也庆幸,他们活在一个信息不太发达的年代,只要自己愿意抚平痛楚,不主动提及,那么就无人而知,也就可以安然无恙地生活下去。
韩国电影《素媛》看着这部片子,不停地想起韩国儿童性侵电影《素媛》。那个小女孩,在距离学校300米不到的地方,被一个醉酒的大叔性侵,导致身体受到永久性伤害,需要终生带着尿袋生活。小女孩醒来后,告诉爸爸,那个坏叔叔,一定要抓住他。可是,这需要小女孩回想事发经过,以及嫌疑人的长相。妈妈已经哭得撕心裂肺,完全不能接受女儿再去回忆,和爸爸大吵。可是小女孩努力回想,最终指认了画像上的嫌疑人,其被抓获。
犯罪嫌疑人一再表示,当时自己醉酒,处于不清醒状态(类似于精神疾病),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看得人恨得牙痒痒,可是,这样真的是接近真实的。所犯的罪恶不是因为正义的压制就能够大获全胜。我们总是希望那些做了坏事的人都能够绳之以法,然而法律却讲求证据,只有事实,如何定罪呢?
事件在媒体的发酵之下,家人遭受着巨大的压力。素媛像做错事的孩子,被爸爸躲着记者迅速地更换病房。虚弱的小女孩问,“爸爸,我是做错事了么,为什么大家都说我。”听得人满是辛酸。这个年代,被伤害的人却要遭受他人的横眉冷对,而那个应该遭千刀万剐的人倒是活得恣意盎然。
因为法官认为当时小女孩醒来后指认的画像,其可能是无效的。所以,需要当庭再次指认。这对于一个身心已经遭受重创的小女孩,再去面对,让家人已经抓狂。哪个爸爸妈妈都不忍心让女儿再回到噩梦现场。素媛还是勇敢地站出来,现场指认。最终犯罪嫌疑人只是被判了九年徒刑,民情愤然,然无济于事。
还好,有一位心理咨询师从事故发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介入了全家人的心理治疗,身边的邻居和小朋友更是以友好的态度帮助小女孩重新生活。
这是现实,可是以后事态朝哪个方向发展呢,依旧不容乐观。如果我是剧中的小女孩,哪怕生性如此乐观开朗,身边好心相随,但是依然不能否认,“我”是否会在某个时刻,终于不能承受心理和身体的巨大疼痛而走向生命的终结。就如剧中心理治疗师的女儿,因为遭受同样的伤害,在16岁生日的时候而自杀。
所以,《二十二》中的老人,相比素媛过之而不及的惨痛经历,乃至梦魇,能活到接近百岁,需要我们常人难以比拟的勇气和豁达。虽然有些人因为收养子女而被他们照顾,但是有种孤独仍然清晰可见。这些老人,大多是没接受过教育的,所以到了老年,生活单调,甚至有点无望。
海南黎族的那位老人在当地建好养老院后第一个住进去,所谓的养老院,也不过是有铁栏杆的居所罢了。有一次因为自己乱放东西,以为那枚国家奖励给她的勋章被偷了,焦急难安。找到的时候,脸上绽放的笑容,让人为之动容。
根据老人的遗忘规律,那些小时候乃至青少年时期的记忆是最为深刻的,那么意味着,他们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之余,可能时不时地就忆起那些过往发生的噩梦,这种伤痛还会继续蚕食着她们。
创伤,难以治愈;如果活着,唯有乐观、幽默,才能稀释所受的心灵折磨。
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