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2022-01-14《正义的成本》读后感

2022-01-14《正义的成本》读后感

作者: 拉塞尔r罗素 | 来源:发表于2022-01-14 16:30 被阅读0次
   很偶然的机会看到熊秉元教授的这本著作,深为吸引,遂借来试读。
   工作之余,用时一月,书本身并不厚,但文字深邃,我想对于一个法律界的读者来说可能并不太容易理解,反而我作为金融界的读者,更易理解。正如文末所说,熊教授在国内多所大学进行法律经济学的教学时,是遇到非常多的思想碰撞的,根本问题就是引入经济学的概念使得很多正义感十足的法律学子们颠覆了自己多年以来对正义的认知和坚持。
   书中核心观念在于三个词,成本、效率和正义。具体而言,是用成本和效率重新定义了正义。贯穿全书,我时时会想起南京彭宇案,假使当时的法官是个法律经济学家,恐怕不会如此莽撞的做出所谓保护弱势群体的判决,以至于多年来社会整体为之付出了巨大的道德乃至经济的代价。对于正义的追求,其核心点在于成本和效率的考量,这个成本和效率也不应是短期的,而应该是兼顾短期、长期、个体和群体的所有成本和效率下的最优选择。事实上这个选择也基本上无法兼顾所有人的利益,但对社会整体是积极向上的也就足够了。
   作为法律的门外汉,我对于本书观点对于法律思维的影响只能是略有理解,读到后期,却渐渐觉得本书可能也是非常好的一本管理学著作,尤其是最后一篇对于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正义与效率的阐述,让我引申到最近看的一些关于明朝的著作,事实上在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不够发达,效率远不如成本来的重要,当政策能够兼顾更大范围的成本时,往往是有效的,能够推动王朝走向繁荣的,而当政策开始仅仅照顾少部分人的利益和成本时,这个政策往往成为庞大王朝背后的蛀虫。
   进一步的思考也随之而来,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而言,如果领导者或者决策者在决策时能充分考虑成本、效率乃至正义,可能会有更好的决策效果。当然这里必须强调,所谓正义,不是忠义理智信,具备更丰富的内涵,用原文来说,这是人们为了处理某些问题所发展出的工具,是社会意义的“效率”。
   最后,最近读了两本法律学的著作,分别是本书和张三老师的《法治的细节》,很喜欢作者严谨的阐述方式,文字朴实但很有吸引力,让人欲罢不能,不仅观点值得深思,写作方法也很值得我学习。

相关文章

  • 2022-01-14《正义的成本》读后感

  • 《正义的成本》 读后感pdf

    《正义的成本》 熊秉元,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在华人经济学界,他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称为“四侠”。熊秉...

  • 正义的成本

    在武侠小说中,总有一些人不计回报的去做一些似乎正义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很多这样的人,在他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 正义的成本

    关于作者 熊秉元,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在华人经济学界,他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称为“四侠”。熊秉元被公...

  • 正义的成本

    第一 人是理性的 ,自利的 第二 存在不一定合理 ,但是存在一定有原因 第三 好的价值要出现 ,是有条件的 第四 ...

  • 《正义的成本》

    第一,正义是一种工具性概念,它不是目的本身。 人类社会需要靠正义来维持运作、创造价值,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 《正义的成本》(二)成本帝国

    ​2020年读完的第二本书,经济学读物。 经济学着实让人觉得有趣。 作者是法律经济学背景,所以系列书讲了很多经济学...

  • 《正义的成本》感言

    正义的成本,这其实是一本书。咋一看这名字就让人有了肯定此观点的念头。法律上的辩护权利被市场量化成不同分量级的律师,...

  • 选择正义的成本

    正义的代价 影片以本森将军为女儿买礼物为开头,以九岁肯尼亚小女孩在反恐袭击中不幸中弹身亡,本森将军拿着他准备给女儿...

  • 悦读社发言(64)

    两种概念交叉带来的启示——《正义的成本》读后 《正义的成本》的副标题是“当法律遇上经济学”。这本书的作者熊秉元,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01-14《正义的成本》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wa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