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更1000天计划的第八十九天
一
经济学里有一个非常基本的原理:比较优势原理,这个原理是由大卫·李嘉图在其最著名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其含义为:
在一个社会里,每个个体如果把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和精力,只用来生产对他们来说机会成本比较低的那些产品,然后跟别人进行交换,这样整个社会产品的总价值就能达到最大,而且每一个个体的境遇都能得到改善,而不论他们的绝对生产能力是高还是低。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个原理的时候,觉得对自己没什么卵用,因为自己样样都比别人差,还有啥优势可言啊~~
然而,这个理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比较优势不是自己和别人比,而是自己和自己比。
就算你样样都比别人差,但是你和自己比,总会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地方。
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你做了这件事,可能就放弃做别的事,比较优势的核心就是,我们要在那些放弃的机会里面进行比较,找出机会成本最小的那件事,这就是我们的比较优势。
二
比较优势原理是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石,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A工厂制造一辆摩托车需要8个小时,制造一辆汽车需要10个小时;B工厂制造一辆摩托车需要6个小时,制造一辆汽车需要5个小时;
这时候,A工厂需要18个小时可以制造出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B工厂需要11个小时可以制造出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
看起来,B工厂无论是制造汽车还是摩托车的效率,都高于A工厂,那A工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们来计算一下,A工厂制造一辆汽车的成本,就是放弃了制造1.25辆摩托车,B工厂制造一辆汽车的成本,就是放弃了制造0.83辆摩托车。
B工厂制造一辆汽车放弃的摩托车数量,比A工厂制造一辆汽车放弃的摩托车数量要低,所以B工厂制造汽车具有比较优势。
这时候,如果AB两个工厂进行分工,B工厂只生产汽车,A工厂只生产摩托车,那么,B工厂用原来的11个小时可以生产2.2辆汽车;而A工厂用原来的18个小时可以生产2.25辆摩托车。这比原来他们分别生产时所产出的2辆汽车和2辆摩托车都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财富增加了,这时候只要A工厂和B工厂进行交换,双方都会收益。
三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没有一技之长,不知道如何在社会上立足,也有一些人,看到什么东西都想学一点,但又都只是蜻蜓点水。
事实上,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我们可以看到,分工才能促使社会总财富的增加,即便你任何方面都技不如人,只要找到你自己相对有优势的那个点,全力以赴专注地做下去,总会产生和别人交换的价值。
与此同时,当你找到自己的优势,钻研下去的时候,你在这方面的能力是会不断提高的,哪怕你的天赋一般,坚持到后面,甚至会达到别人都不可企及的高度。
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其实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你想要从平凡人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就是必须经过10000小时的锤炼。
即便你不想成为专家大师,单从你自身的利益出发,在自己相对优势的方面进行深耕,也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因此,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大家在匆忙赶路的同时,有空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哪里?如何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让自己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收益最大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