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转眼间,小果两岁半了。虽然还不到正式入园的年龄,但也该送进幼儿园里适应下集体生活了。
“越大越难送”,记不清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金科玉律”了,不过确实是有点道理的。
小果出生时,大果还不到两岁半。为了减轻大人看护的压力,在她两岁半时就送到了小区里的幼儿园。虽然也哭过,但似乎也就是一两天,相比传说中的那些一个礼拜还送不下的孩子,大果可以说是省心多了。或许,真的是因为小吧。
当然,大人此前也是做了很多工作的。比如,提前几个月,就每天带她去幼儿园里熟悉环境,打滑梯、玩积木,在加上时不时的话语引导——“想不想天天打滑梯啊”“要不要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啊”。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果入园,真的算是挺省心的。
然而,大果身上那些所谓的经验,到了小果身上却不灵了。
可能是男女有别,小果说话的时间,比姐姐晚了许多。大果两岁时,已经能背唐诗了,可小果才只会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不会说话,上厕所都不能表达,当然也就送不了幼儿园了。还好,还好。两岁零俩月的时候,小果说话似乎开窍了,开始嘟噜嘟噜说好多,虽然还是吐字不清。
按照大果当时的经验,爷爷奶奶再次提前带他入园热身,打滑梯,玩积木,玩得很兴奋,但是问他“想不想天天打滑梯啊”,这小子回答倒是干脆:“不想!”
慢慢地,他又会说了“不想上学”“不打滑梯”,大有油盐不进之势。无奈,我们只好放弃“提前适应场地”的旧方法,尝试让他“多接触小朋友”的新方法,来让他找点幼儿园的感觉。
养二娃,你首先要懂得的第一定律是:因人而异,千万不要想着把老大的方法套用老二身上。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如果是简单直接套用别人的经验,结果,呵呵,自求多福吧。
2
小果还有个毛病,不爱洗澡,不爱洗头。结果就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的洗漱,常常跟杀猪似的。
昨天周末,大果上绘画课,小果跟着到商场玩耍。吃完饭回家车上,果妈说:“明天周一,今晚你们两个都要洗澡、洗头。”
原本快乐的氛围瞬间凝固,“不要洗澡”“不要洗头”……小果成了祥林嫂,唠叨个不停。后来大果也跟着起哄,弄得开车的果爸也不淡定起来。
果爸突然想起另一件事,半月前带小果去补牙,结果小家伙死活不配合,哭闹个不停,威逼利诱都用上了,最终还是没有补成。
或许有人会问,这么小能补牙吗?确实,如果是公立医院,肯定是不给补的。私立的就可以,前提是小孩子得配合。
话说,半年前,也就是小果两岁时,当时也就乖乖地补了两颗牙。可是,同一个医院,同一个医生,两岁半的他就再也不配合了。
医生嘱咐果爸果妈,下次再补牙之前,最好提前给他做做工作,让他适应一下。我们一想可能还真是,因为小果上次太听话,所以想当然认为他这次只能会更听话。
无奈,只好回家慢慢做工作,模仿补牙时小蜜蜂嗡嗡的声音,尽量让他适应。
洗澡是每天的事,且不需要孩子绝对配合,所以,索性不要提前做思想工作,没用。补牙是偶尔的事,且需要孩子完全配合,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工作,越细越好。
这就是养二娃的第二定律:因事而异,一定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可是减少摩擦的大法宝。
3
有哭笑、有打闹,这是二娃家庭的常态。
打归打,闹归闹,那都是自己人的事。一旦遇到外人攻击,那可是要一致对外的。
有一次,大果去学滑冰,小果跟着去玩。姐姐在换鞋子的时候,小果自己调皮碰了头,顿时哇哇大哭。
当时,果妈去上厕所了,一个人看俩娃的果爸有点手足无措,只好赶快抱起小果,又拍又哄。看到弟弟碰头大哭,大果也赶忙过来拉小弟的手。
正在此时,另外两个学滑冰的姑娘,可能是看到了小果磕头的过程,在旁边指指点点,还笑出了声。
“笑什么笑?!”大果朝着两个比她高比她大的女孩怒吼,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你别说,还真把那两个女孩给镇住了,没了笑声,赶忙转头看向别处。
这就叫姐弟情深啊。此情此景,果爸赶紧劝女儿不要生气,“哄哄弟弟吧。”结果,姐姐不负众望,很快小弟就不哭了。
大果还喜欢带着小果去幼儿园,当然,得是俩人心情好关系好的时候。
周一早晨,因为抢妈妈,俩人又开了战。小果先哭了起来。不明就里的奶奶赶了过来,没有注意到大果脸上的怒气。“小弟别哭了,一会让姐姐带你去幼儿园。”其实,这句话本来是大果爱听的,又能起到哄小果的作用。可是,当时的时机不对,迅速触发了大果的痛点,结果就是俩人都开始大哭……
此处,果爸总结出了养二娃第三定律:因时而异。说话之前要先观察时机,同样的话说出去,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效果哦。
养娃难,养俩娃,难上加难。不过,再难也不会难于上青天。而且,还会有无尽的快乐,促使你迎难而上。
加油!FIGHT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