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想写文但是没有思路,于是边吃早餐边采访我家喵,读书时都见过哪些特别努力的人?
于是有了这几个故事,有了这篇文章。(为保护隐私,以下人名地名都略去)
作为一个学生时代的中等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眼里的好学生是这样的。
成绩好,不会玩,只会读书,天赋很好,聪明,累死累活。
这好像也是多数人对“好学生”的刻板印象。
现在回想,我的脑海里甚至都没有自己多努力的样子。
但记忆中,有那么几个人努力的身影却在脑海挥之不去。
一、高中学霸女生A
一个微胖、有牙套、还戴着厚厚近视眼镜的女生。
每个人的青春中好像都存在这样类似的普通女孩形象。
如果放在当下流行的“青春恋爱”电影中,她肯定是蜕变前的落后生,最后因爱华丽变身。
但现实生活中,她一直全校瞩目的对象——整个高中三年她都稳居当地第一名。
具体成绩好到什么地步呢?
数理化生,全部满分,语文130+,英语140+(满分150),全科750只扣不到30分。
读过高中的都知道这有多难,即使放眼全国也是佼佼者。
就是这样一个女生,整个高中基本每天学习到凌晨1点,早上5点起床继续学习,并因此经常睡在自修室。
加上这个努力的描述,很多人会想,到底她是因为努力而成绩好,还是因为本身就有天赋?
我自问,我这么努力就能达到吗?肯定的说,不能。
以她长年积累的实力,其实可能不用这么努力也能稳居第一,但她还是这样日复一日。
我想,在我们觉得异常艰苦的坚持中,那个努力中的她或许甘之若饴吧。
二、初中学霸女生B
在十几年前的初中,我脑海里除了上课就是玩儿,甚至上课都想着玩。
而这个女生已经远远走在我们的前面,她的故事很简单。
B是那个初中最好的学生之一。
在多数人还不知道为何学习的时候,她已经开始主动培养各种兴趣爱好。
那个信息还不够发达的时代,她知道初中课程简单,于是早已利用课余时间过了钢琴十级,每周至少读书3本。
大家还在为每天8点就能完成所有作业欢呼时,她默默去着各种辅导班——兴趣、学业都有。
我家喵说,她那所初中的尖子生只有她一人选择去了省会的学校,而其他人都留在了当地。
有人在为当下的任务简单而欢呼,有人却已经奔着更高处默默努力了很久很久。
三、初高中里的传奇男生C
我们现在每年能读多少本书呢?
从小到大,我们又主动读过多少本书呢?
这个男生,让现在每年读了十几本书就自我感觉良好的我很羞愧,可能到现在我主动读过的书,还没有他两年读的多。
他不像前两个女生一样门门课都优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
他从小到大都始终喜欢一件事儿——读书。
在初中,他就开始每年读书200本以上。即使是进入课业繁重,管理严格的高中,同样如此。
每年花在买书上的钱,超过2000元—这还是那个年代在打折的网上买的。
喵说,他的志向一直很坚定,就是当年整个中国也没有几所学校有的专业-哲学类。
没有狗血故事,甚至波折都谈不上,他最终如愿考上心仪的学校,心仪的专业。
貌似平淡无奇,但在我心中翻起滔天大浪。
四、高中男生D
他是被很多人用有色眼镜看待的少数民族。
由于出身,他普通话并不好,这导致他学习起来难度比同龄人大很多。
如果他的生活有一位编剧,大概会让他因此备受嘲笑,最后泯然众人,但他凭借努力一词,打破了这个常见的命运。
为了克服普通话带来的不便,他抓紧一切机会来学习,努力到让命运屈服。
只要是饭点,下课铃响之后永远第一个冲出去。从去食堂到吃完饭回来,他只用7分钟。
当很多人还没出教室时,他已经准备好了继续学习。
3年后,命运给了他应得的礼物——高考前就被中科大提前录取。
五、我家喵
我问喵,那你呢?
她说:“我那时候觉得学一切东西都太简单,小学自学初中,初中自学高中,连老师的思维我都觉得慢,导致我从来不认真对待,最后高考比正常模考低了80分(可以上清华),而且最后因为某些原因,没法复读。
如果说问我,从小到大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后悔的话,那时候没有努力,是我最大的遗憾。”
六、尾声
所以努力,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起一句话,还在思考这个问题的人都是不努力的,因为对于正在路上的人来说,为自己的目标拼搏,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
有人说,人临终前不会想自己做到了什么,而是遗憾自己没有做到什么。
而这些人努力的人儿,在年老之后,在回忆起学生时代的自己时,或许有点遗憾没有那么“青春”,但一定不会后悔当初那么努力。
多数时候,没有无缘无故的成绩,也没有毫无付出的伟大。
在人后,那些被诸多光环笼罩着的人们,或许也会偶尔想,“好辛苦”。
甚至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里,他们也会偷偷落泪,为坚持、为不被人理解、为达不到自己的期望。
但无论如何,当他们沉浸在努力中时,一定有着我们想象不到的快乐。
而那种时候的他们,有着一种令人动容的美。
那是一群在青春路上遥遥领先,散发着光芒的人。
我是3组,猴儿快跑。
期待与你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