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您好,您现在有空吗?我想跟您聊聊。”
手机上的微信弹出来这样一条消息。我打开一看,是学生小H家长发过来的。
我估计应该是家长知道了孩子期中考试的成绩,想跟我交流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其实这次考试,孩子的语文成绩比较差,数学和英语都在130分以上,唯独语文不及格。
见面与家长聊起来,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家长因为孩子的成绩有些不理想而焦躁,上周五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父子两个就因为成绩闹了个不欢而散,父亲想给孩子报班辅导,但是孩子不这样认为,在学校里学了一周,周末回家想休息一下,不想去上辅导班,因此父子之间的矛盾也由此展开。
家长的意思是想让我继续帮着他给孩子做工作,让孩子同意周末回家上辅导班。
我听完家长的陈述,陷入沉思。小H同学是一名今年转入我班的复读生,因为中考成绩与高中录取分数线仅几分之差,所以决定复读。这一周是他到校就读的第三周,从状态来看,孩子已经适应了初三学习的节奏。因为之前他所就读的学校是走读,这里是寄宿制,所以第一周的时候他还有一些紧张局促,到了第三周,他整体状态较好,特别是上课的状态,积极认真,课下也能主动找老师问问题。
虽然这一次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不是太理想,但这与他的语文基础较差有关。首先第一点,他写的字非常潦草;其次基础较差,基础题出错较多,默写也不能得满分,在2022年中考中,语文只考了101分。
结合之前他的成绩来看,这一次期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张家长如此的焦虑,就有些不太合适了。
想到这里,我便给家长分享了一个观点,作为家长和老师必须要尊重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在客观规律的指导下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孩子作为复读生,孩子在校的表现也是非常认真,寄宿生一周的学习节奏都很紧张。他作为复读生的身份,在班里的学习压力也是很大的,周末回家可以适当的放松加以适当的学习和复习,如果说家长在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的前提下,就盲目的给孩子报班,这样给孩子造成一种不被理解的苦恼和即使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家长也不会理解的错觉,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我的建议是孩子刚进入初三还在适应的阶段,我们一定要冷静的面对孩子现在的成绩,即使有些不尽如人意,我们也要耐心的等待,给孩子以温暖和鼓励,让他有信心走完接下来的复读之路。孩子回家的周末不妨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帮他一起分析成绩出现波动的原因,制定补救的措施和学习的方法。即使给孩子需要提供一些辅导,可以从寒假开始,并且也要在孩子同意的基础上进行。
我们一定要给孩子一些时间和自我反思成长的机会,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等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