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读到一则消息,称社交媒体兴起后,美国公司传统的“导师一学徒”体系被冲得七零八落,连一向注重此传统的金融业界也不例外。
网络上有很多公开的、免费的各式各样职场培训课程,收费的也不贵,99-9.9都有。年轻人确实不必走上学、拜师的传统路线来获得基本知识。
但在基础知识之上,涉及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焦虑甚至恐惧时,网络上的信息其实很难提供准确的个性化指导,最终还是得靠与真人交流来解决问题。
所以,导师其实是最能“无缝”对接我们的状况,并且给予有效指导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59538/53489ae7f73a4cd5.jpg)
而我之所以能快速适应职场,快速升职成为三家跨国外企最年轻的的部门经理,就得益于我的导师们。趁着春节我和我第一位导师Jasmine在国贸的Wagas约了个会,交谈的时候Jasmine依然充满智慧,让我感叹和敬仰,在职业旅途上遇到这样的导师并不容易。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59538/4d1694abd7d48c9c.png)
在初入职场的时候,我并没有主动意识到一定要找导师,而是公司指派的,HR根据我的特点,给我指派了一位导师,有幸和第一位结识后,才知道原来老派的欧洲公司有这么个体系。之后去了美国公司,HR又给我指派了一位导师,还给了1000块的导师-学徒“情感建设费”让我快速融入。
这两位导师之间最大的共同点是:
1.都是比我年长甚多的女性;
2.在各自的专业技术领域都是牛人;
3.体贴又善良,智慧又乐观;
4.愿意花时间和我在一起,什么都聊;
5.经常问“你怎么看”( What do you think),让我不得不去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锻炼我的思维;
6.直言不讳,指出徒弟的不足或不当之处非常直接
7.看到好书、好文章,第一时间分享给徒弟,有时候还会有多轮电邮电话交流;
8.谦虚,她们并非万能,遇到一些她们不懂的问题,也会来问我。
不过两位导师的风格也会有不同,第一位导师是“沁润式”,第二位导师是“教练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59538/7e7a2b3b90e521db.png)
第一位导师是属于“沁润式”的教导,刚入职场我的EQ不高,常常说错话而不自知,Jasmine常常会说:“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会这样说...”,一段时间后我周围的人说我变化很大,回过头看其实是Jasmine润物细无声让我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因为她从没有说过我不好,只是用她的方式告我应该怎么样更好。一直是我心目中唯一配得上“知性”这两个字的代表。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位同事是Jasmine的下属,执行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销售计划,Jasmine竟然同意了他的方案。我找Jasmine聊天,我说A的计划一看就行不通,为什么还让他去执行?
Jasmine笑着说:有时候人不撞南墙,是不会回头,让他撞吧。这是A需要自己去体验的一个课程。我当时瞬间被击中,惊觉自己曾经多次被这样“调教”过,才在一年之内好似拥有了三年的工作经验。
正是她的放手,给了我空间;正是她的放松,给了我尝试的胆量;正是她的放心,给了我自我负责的责任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59538/c994e316f36db0f4.png)
第二位导师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个“教练式”导师,除了常问我:“元芳,你怎么看”这样的问题,还常常让我用SWTO工具分析问题。不过我和她相处了2个月,她就怀孕请假去美国生孩子去了,之后我们更多的交流更多是在邮件,微信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59538/9e064d21d939ae0d.png)
这两位职场导师,也是我的职场贵人,让我也结交到两位可以信任一辈子的朋友。这也给我的职业生涯带了很大的改变,让我在培育下属的时候,不自觉就会代入导师模式。工作这十来年,从南到北也带过不少人,他们对我的评价也和我两位导师差不多。
也许只有被爱过的人才知道爱人,观过世界的人才有世界观,被带过的徒弟有一天成为了师傅一样的人,是对师傅最大的致敬呀!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59538/208357898037a4c7.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