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暑假前孩子们能否开学,不过即使能,估计这个学期也上不了几天了吧?不管在不在学校,孩子的教育总是少不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品德影响着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一个人将来发展如何,将取决于他做人的原则。因此,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引导孩子掌握思想、道德规范,形成孩子们对事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的辨别和评价能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若能激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要培养孩子的孝心和诚心,要学会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爱护同学。德才兼备,品德优先,才次之,拥有良好的品德素养,不仅能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是决定孩子学习好坏的良好的催化剂。
关于道德素质,可以肯定的说,我们做的很不够,家长、学校都没有很好的做到,我们只是苦口婆心的教导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孰不知,德育才是根本,记得以前我上学时,还有本书叫做《思想品德》,虽然不是主课,虽然不怎么学,至少能让我们知道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相互爱护的基本行为准则,尽管现在貌似也有相关的课程,叫做《品社》,但仅从字面上就大打折扣。我们教的是长大后如何如何挣钱,如何如何高人一等,从来想不到如何如何做一名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看看新闻里的报道,熊孩子层出不穷,愤慨之余,感到十分的悲哀。
要提高孩子们的责任心和自制力,懂得诚实守信,对于孩子们来说,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你该干什么,什么你不应该干,一件事情既然要做了,就要把它做好,这本身也是道德修养的体现,比如做好作业,打扫好卫生,力所能及的帮着做一些家务就是责任,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帮助,少一些调皮捣蛋甚至打架骂人,这就是自制,认真完成老师和家长交给的任务,这就是诚信,孩子们的品德提高了,有着良好的修养,才是保证其成才的的基础和前提,才能为人们所承认,孩子的未来也才能为人所尊敬。
家,是孩子们和所有人温暖的港湾,家长的言行,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孩子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孩子对父母的态度特别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孩子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化为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保持常态的、稳定的情绪。父母对孩子爱意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睦的家庭有助于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感情丰富、自信心强。
毫不客气地说,现在大多数父母估计在家一有空就玩手机,这其实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很不利,导致信息交流和感情沟通的缺失,家长们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动态,最终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和自闭的心理空间,而且做了一个天天沉溺于玩游戏、玩聊天这一虚拟世界的极坏的榜样,孩子们如果也天天这样,学习肯定会大受影响。
要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和好伙伴、好朋友,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可以涉猎一些相关知识,最起码在检查作业时,避免了一下尴尬,尽管这个尴尬微乎其微,不过事实上一些诗歌啊之类的,我们在上学时确实没学过,那如果孩子们问起,你低着头玩着手机,然后义正辞严的说,我不会,孩子们会怎么去想,难道这是家长引以为豪的事情吗?
多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态,陪孩子多读一些有益的书籍,甚至做一些小游戏,但有个前提,就是不能惯着孩子,不能随心所欲,俗语说的就是不能没大没小。心理因素确实很难把握,我家的孩子相对比较内向,自尊心还比较强,考试考不好或者家长说的过分一点,就很难和其沟通,这时候往往需要换一种方式,比如静静坐下来,慢慢的谈心,或者暂时放下来,通过一件事或者历史上的小故事,积极的引导走出心理的雾霾,切不可操之过急,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初步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一不能固步自封,二不能坐井观天,三不能蜻蜓点水,要有对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意识,一道题,一篇文章,初步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思维意识比较虚,也许孩子们较难理解,最简单的一点,体现在实体上,能由一个词而知道其近义反义,由浅入深的逐步了解并掌握。
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孩子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父母。如有的父母忽视孩子的实际能力,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经常拿孩子的弱势与其他孩子的强势进行比较,平常对孩子的关爱少,批评、指责多,都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制订一个合理的日标。平时要多关注孩了的进步,对孩子多表扬。还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等,这些都可以减轻孩。了的心理压力,使孩子轻松地生活、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