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英歌h
途经316省道的建德和龙游,有一条很长的荷花带,道路两旁开满荷花。其中有两处近在咫尺的著名赏荷风景地,东有建德大慈岩镇里叶村,西有龙游横山镇天池村。因去过天池,我便在返城途中拐下公路,进了陌生的里叶村。这里打的宣传牌是”十里荷花“。
荷花见得多了,既有著名西湖的荷,也有小城山坳里的荷。在里叶赏荷,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凭以往的经验,每去一处陌生地,总会有意外的发现,不会一无所获。果然又应验呢。
因“荷”有缘 为“荷”相遇里叶村既有一望无际的大片荷塘,风动荷舞,荷波与远山云雾相接,也有村民房前屋后自留地里的小片荷塘。如果说前者是大家闺秀,后者就是小家碧玉吧。大家闺秀常见,而小家碧玉倒是不常有。开门见荷,推窗见荷,”荷“你如此近,似乎一伸手便能摘一只莲蓬,一说话便会摇动一朵荷花。清·曹寅有诗云:”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想必里叶的村民,每当夏夜,便是枕着蛙声、嗅着荷香入梦呢。
因“荷”有缘 为“荷”相遇 因“荷”有缘 为“荷”相遇 因“荷”有缘 为“荷”相遇袅袅炊烟中,穿村而行,曲折蜿蜒的村路两旁,一处处黑瓦下的白墙上,是一幅幅生动的与荷相关的诗画,你可以边走边吟诗赏画,仿佛穿越一道古往今来荷文化的长廊。荷有多美,似乎已被太多的诗人写尽,被太多的画家画绝,再怎样的文字描绘都显得苍白。还是摘录一首晋乐府的《青阳渡》,看看古人用何等直白的笔墨,点染勾勒了荷花的美:”“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因“荷”有缘 为“荷”相遇 因“荷”有缘 为“荷”相遇因“荷”有缘 为“荷”相遇
卖家刚刚从塘里采了些莲蓬来卖,我便买了几支,边欣赏着池塘里的荷花,边从莲蓬里剥出一颗,放嘴里咬破,吐出外壳,轻轻咀嚼着,新鲜的莲子脆生生、甜滋滋,即使连莲心一起咽下,也无一丝儿苦味。据说里叶村的通心白莲2013年就被定了国礼,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因“荷”有缘 为“荷”相遇村路边,有几位农妇在自家门前边剥莲子边等待顾客。一位放暑假的小姑娘正在帮妈妈通莲芯。我便选了这一家,准备买点剥好的新鲜莲子。去年夏天莲子上市季节,我在当地买了好多,分装进一只只小封口袋,放冰箱冷冻,取出来时不需解冻,直接煮汤或炖肉,依然鲜香软糯。用此方法,你可以一直吃到来年莲子上市。今年我准备如法泡制。
农妇在称莲子时,随口问我是哪儿的,我如实相告,她便欣喜地说,她娘家也在那里,龙门峡谷人。我说,哦,那里我还有个朋友呢,就在景区售票处附近开农家乐的,姓祝。她说,那是我嫂子。我这才仔细端详她的容貌,没错,她和她父亲、哥哥长得太像了!
因“荷”有缘 为“荷”相遇我举着我的莲蓬,走过荷香袅袅的村落,思忖着因“荷”有缘、为“荷”相遇?如果我没有到里叶而是去了别处赏荷,如果我返回时选择了另一条路,如果我去了别的摊位买莲子,如果她没有随口问起你从哪儿来,如果......没有如果。世界就是这么小,人间真奇妙。在纽约街头都会碰上熟人,何况两地相距不过百来里地。这样想想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这也算是逛里叶赏十里荷花的一个有趣的插曲吧。
因“荷”有缘 为“荷”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