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友问我,“你会感到孤独吗?”那一刻,我真想告诉她,“每次跟你聊完以后,我会感到更加孤独。
每次聊天的时候,我先说说自己的情况,她再聊聊自己的事情,然后我谈一下对发生在她身上那些事情的看法,再然后她表达一下对我的情况所感所想。长期以来,我们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安慰对方。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我们俩都希望下次对方还愿意继续听自己的诉说。
整个事情的误区就在于我们都以为只要勇敢地将事情一一说出来以后,仿佛这些事情就已经得到解决了。
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总能听到那句,“发生什么事情了?你说出来,我们……”省略号的内容多种多样,有爱一点就是“我们一起帮你想办法解决”,或者霸道一点就是“说出来,我替你解决”,再或者来一句大空话,“没关系,说出来就没事了”等等。说出来,心里就真的会感受一点?未必。
如今,年纪渐长,便发现很多事情,无论有没有说出来,结果都没有多大的差别。答案很简单,没有人能切切实实地帮你或替你解决所有的事情,更没有什么事情会“害怕”被人说出来,所以也就不会出现“说出来就没事”的情况。
变化大多发生在我们的情感上,从朋友身上获得能量,休整一番以后,自己再去解决那些事情;或者得到朋友的某一个好建议,自己再通过相同或相似的办法去解决……结论就是无论遇到多大的难题,我们都得靠自己去解决。
跟朋友说了一通,情感上得到某种宣泄,过后涌上来一大股无法让人忽视的孤独和失落。总以为只要说出来就没事了,以为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就能够变得强大起来,以为找到一个可以倾诉或者宣泄的对象,就能减少内心那种无来由的孤独感。最后发现,原来所有的“以为”真的是“以为”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特别想找个朋友聊天。可是总找不到人,这种感觉就跟等公交车一样,当你需要它的时候,对方老是不出现。
下了班,走在回家的路上,拿出手机,翻看通讯录,拨出第一个号码,那是一位远在新疆工作的好友。
“嘿,你在干嘛?”
“你说什么?”
“What are u doing?”
“再用日语说一遍?”
“……”
“哈哈哈,逗你玩的。”
“在忙不?”
“我现在准备出门,下次再跟你聊。”
随后带着有点莫名其妙的心情拨出第二个号码。除了一连串“嘟嘟嘟”以外,再没听到别的响声。
等我拨第三个号码并且接通的时候,第二个号码的主人回电话了,只好一边跟第三位好友聊,一边发信息给第二位好友:
“你在干嘛?”
“我回老家了,下次再约你。”
“嗯嗯,好的。”
这样的信息让我更加提不起劲来。
幸好,我拨通了第三个号码。
“你在忙不?”
“现在在回公司加班的路上,这个主管可不好当。说是说遵循自愿原则,谁叫你的工资比别人高呢!这代表着身上的责任比其他人的更多,也更重。”
“嗯。”
明明想倾诉的是打电话过去的自己,却让对方“反客为主”,听了一大堆话。
“我……”
“我只能跟你聊几分钟,一会儿得去买点吃的,晚饭都还没吃。”
“嗯,好吧。”
“小辉(好友的男朋友)约我下了班一起去看电影……”
那宝贵的“几分钟”就这样流逝了。
“我先去买点东西,下次再跟你聊。”
好家伙,跟这些好友聊完以后,我感到更加孤独了。
孤独就是一种如此“可恶”的情感。它不会因为你不说出来而增加一斤一两,也不会因为你一吐为快而减少一分一毫;它不会因为你独处而增长,更不会因为你身处人群中而消失。孤独就是如此任性,它就是它,一样的烟火。
我还是我,一样的孤独。其实,不管有没有跟朋友聊天,孤独如常。还有一种更糟糕的情况:跟好友聊完以后,我感到更加孤独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