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偷东西被判了死罪,他的母亲去给他做最后的告别,他就跟他的母亲说,他要像小时候一样吃一口奶,这样他才能死的安心。
他的母亲就真的掏出自己的乳头让儿子吃,结果这个人一口就把母亲的乳头给咬掉了,母亲血流不止死在当场。
行刑的人就问这个人:“为什么你那么恶毒。” 这个人说:他在小的时候出去偷别人家一根柴或者偷别人家一棵菜回家,他妈妈不仅不骂他,还很高兴,以至于他偷盗成性才有了今天的下场,所以她恨她的妈妈。
这是一个典型的教子没有规则和界限的故事。后来这个故事被拍成了动画电影。
孩子如果从小成长在一个没有规则和界限的家里,他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甚至他目无法纪,触及法律的底线,最后要承担法律的责任。这个偷盗的人就是如此。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要给孩子设定规则和界限。一个从小就有规则和界限感的孩子,会成为有爱的、自制、自主且负责任的人。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为孩子设立规则和界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让规则和界限成为孩子成长的指南,而不会变成孩子成长的羁绊。
首先,家长应该对规则和界限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明确给孩子设定规则和界限的目的。
我们给孩子定规矩是希望孩子能变成独立自主的人,而不是只会听家长的话,毫无主见的人。规则的制定是为了孩子在合理范围内享受自由。
高境界的规则和界限,一定是为孩子的成长和天性服务的。所以我们在制定规则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
如果这个规则是针对孩子的,那就必须要结合他的实际情况和感受。即便是很小的孩子家长也要尊重他,不应该让他完全按照你的要求来。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里很多家长都认为长幼有序。我是家长,你就必须听我的。一旦孩子表达不同的意见,就觉得是在挑战家长的权威,希望孩子能盲目的不做任何甄别地听取自己的全部意见。导致孩子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主见。
你想一想,如果孩子现在完全听你的,等他长大后,你不在他的身边,他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主意,他要听谁的呢?他听老婆或者老公的,他听领导的,甚至他周围稍微有点儿主见的人都可能影响到他。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这样子的人吗?
所以我们在给孩子制定规矩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注意倾听孩子的不同看法。不要每一次在孩子表达反对意见的时候都训斥他,因为大人的感受和孩子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底线,你要允许孩子表达出来,并且在孩子提出合理的不同意见的时候给予足够的尊重和支持。
其次,我们家长自己要有界限,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家长要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有哪些,至于怎么做,则让孩子自己来做主,这会满足孩子的自主感。
比如,我们家长要让孩子明确起床、吃饭、写作业,甚至穿什么样的衣服,这些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他要自己负责。同时让孩子自己去决定用什么方式来做。
家长要有自己的界限,不过多的干涉孩子,也不包办,不代替,但家长需要教给孩子如何打理这些事情。比如我们要教给孩子自己定闹钟,告诉他几点出门,不会迟到等等。让孩子为他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来。如果这些责任不能明确,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做。
如果家长包揽了孩子的事情,比如给他准备第二天早晨要穿的衣服,一旦有一天孩子早晨醒来看不到自己要穿的衣服,她就会跟父母发脾气,认为是父母没有做好,把自己的事情当成了父母的事情。
如果不明确告诉孩子早晨上学是他的事情,就会出现家长催孩子不急的现象,因为孩子觉得反正有父母掐着时间呢。
如果我们让孩子知道几点到校是他的事情。他如果磨蹭,我们就不妨让他迟到几次。当孩子因为迟到而被老师批评了,被同学嘲笑了,让他尝到了后果,他自然就会修正自己的行为。
有的家长天天陪着孩子写作业。一旦家长因为忙不能陪孩子写作业,孩子就会出现完不成作业的现象。陪孩子写作业其实也是一种没有规则和界限的表现,这会让孩子对家长形成依赖,而不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在一定的规则和界限下,孩子自主选择做事的方式,不仅让孩子学习为自己负责,其实也是帮助他发展天赋的做法。
比如,我们可以规定孩子晚上九点前要把事情都做完,但是先做哪个,后做哪个,或者怎么做,都由他自己来决定,那么孩子慢慢就会找到最优的做事方案。
给孩子规则和界限,引导孩子,耐心教会他如何自己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