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没有更文了,当初感觉更了文,自己就像是在等待什么,期待什么,感觉很累,突然想自己沉淀一下,然后就,静静地,一个人,一支笔,一本书,开启了一段旅行。
想当初我刚来简书的时候,自以为有两把刷子,从开始第一篇被拒,到连续十多篇地黯然销魂,自己开始陡升一种焦虑。再到现在,刚刚开始有点起色,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都升起来了,期待的焦虑开始让我不安。
我其实很矛盾,饥渴的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淡然的时代还没有来临,此刻,需要,又不敢要过分的注目和掌声,毕竟感觉自己还很菜。
我阅读量的提升,很不好意思地说,很多都是关于写作指导类的,真正的散文,情感美文很少,我一直有一个念头,真正的文章是散文,是情感美文,是小说故事,写作类指导,只能算是工具文,我只是碰巧走了一个捷径,热门而已,所以,对于自己的所谓“成就”,有点不好意思,一个没有真正写出过有模有样的文章的人,却大谈写作指导,总感觉有些滑稽,相反,我看到很多简友写得散文,情感美文,小说故事,着实很好,但是阅读量寥寥无几,感觉有点羞惭。
停文的两个月里,也就是最近两周,空间里才开始渐渐“门前冷落鞍马稀”,簌簌落叶,穿风可闻,像是夜幕降临后的一座道观,惊觉庄严肃穆。
我想要掌声和赞美吗?!我想要,我肯定要!必须要!还有金钱,说得不那么刺耳,唤作“财务自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但是,绝非现在!
更文发表是一群人的狂欢,我觉得成长蜕变的过程,终究是一个人的寂寞,有人说外向的人更容易从外部获得力量,可能真的跟我内向的性格有关,我更倾向于,于独处当中获得智慧的力量。
没有更文,但是我并没有停止阅读和写作,2018年1月8日,韩寒微博发文,“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学习’两字,不分地点环境,是一件终老要做的事情。”这是一句切中要害的话,韩寒高二退学,没了中国父母老师同学极其看重的高考和大学,并不影响他走向人生巅峰,核心还是在于学习二字,其他一切都是形式。
我没有更文,我的阅读多数集中在简书上的一些比较好的文章里面了,更具体地说,集中在美文的一些优美的字词句,或者某个好段落,某个思想上了,我对于细节,具体的点容易有很高的兴致,对整篇文章往往不屑一顾,拆的七零八落。
这一点让我想起什么叫做好文章来了,好文章往往是不能这么让你拆的,拆的你自己都肉疼,我读叔本华的《要么孤独,要么庸俗》,现在清楚记得,一篇文章8000多字,每个段落都是有骨头有肉,也根本不给你举什么例子,你根本就没法拆,整体,每个段落,每个句子都是爆款,感觉“叔”脑洞太大了,完全没有凑字数的感觉,丢掉任何一部分都是我们的损失,肉疼。但是看看简书的很多文章,很多段落像韩国的肥皂剧,一篇文章有一个亮点就不错了,当然,我们的脑洞怎么能跟“叔”比呢?
我没有更文,我的写作也主要集中在那些由阅读或者生活联想到的点上,由一个点进行发散,想到哪写到哪,每个点都能写个三五百字,多的能达到八九百,轻轻松松不卡壳的那种。我讨厌为了更文,强力润色,修饰的感觉,感觉就像是“不得不”完成的工作,除非我乐意,否则特别难受,所以我的文档里,基本都是一段的,或者两段,三段的,完全没有行文结构,只图自己乐意。
在简书更文,不管你写得好不好,只要你在写,在发表,就是功德,既成长了自己,也带动了阅读的氛围,还能给别人帮助,写得好的让人有收获,写的差的就让人找找信心,哈哈……,中国人的阅读意识,会因为有简书这样的平台有所革新,我希望有一天,中国人的人均阅读量可以媲美犹太人,碾压韩国人。
网友评论
码字是一种信仰,动力来源于互赞,进步靠共同分享。
大家都想出名,真正用心读书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