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
一篇《出师表》,何以动天下

一篇《出师表》,何以动天下

作者: 清泉石上流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7-11-08 11:35 被阅读121次
一篇《出师表》,何以动天下

一篇《出师表》,何以动天下?

            ——《出师表》融情于事的难点突破


夏海芹

自从《出师表》一文横空出世,无数忠臣良将,为之扼腕因之潸然。南宋学者赵与时曾言: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古今爱《出师表》的人,何其多也?一篇辛酸文,两行痴情泪。这篇表文之所以感人肺腑,除了诸葛亮作为军事家临危受命殚精竭虑的切切忧虑,除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言辞恳切事无巨细的谆谆告诫,更有诸葛亮作为文学家的含蓄内敛融情于事的深沉叙述。那么文学家诸葛亮,采用什么方法让他的文字打动读者呢?

下面,笔者试着以《出师表》第六段和第七段的叙事部分为例,来寻求文中“融情于事如何更动人”的难点突破。

一篇《出师表》,何以动天下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一、字约义丰以动人

这两段文字叙述了三件事: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城托孤。这三件事,无论对于诸葛亮本人还是对于西蜀国内抑或对于整个中国历史都是浓墨重彩的篇章,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举重若轻,一百多字叙述三件大事,这样词约义丰的处理,反而使读者慢下来缓下来,一点点沉浸在文字中。

一篇《出师表》,何以动天下

二、用语谦逊以动人

诸葛亮自称“布衣”乃一介平民,生平无大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甚至说自己“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幸得先帝三顾草庐才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为蜀汉奔走效劳助刘备登上大位如此显赫的功绩,他只字未提,仅用“二十有一年矣”一语匆匆带过。白帝城刘备病逝,江东北魏虎视眈眈,诸葛亮蜀汉大任系于一肩,他只言“夙夜忧叹”。“布衣”“苟全”“卑鄙”“草庐”“驱驰”“谨慎”“恐”这些用词,极度谦逊,如诸葛亮其人,低调内敛不事张扬,读来让人情动于衷而形之于外了。

三、用句特殊以动人

    短短一百五十多字的叙事内容,就用了八个特殊的句式。举例如下:

1、躬耕于南阳

2、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不求闻达于诸侯

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受任于败军之际

6、奉命于危难之间

7、咨臣以当世之事

8、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这种句式叫状语后置。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将之变为一般句式,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此语境中运用状语后置的作用。

一篇《出师表》,何以动天下

原句:                                  改句:

1、躬耕于南阳——————于南阳躬耕

2、苟全性命于乱世———于乱世苟全性命

3、不求闻达于诸侯———于诸侯不求闻达

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5、受任于败军之际———于败军之际受任

6、奉命于危难之间———于危难之间奉命

7、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

8、临崩寄臣以大事———临崩以大事寄臣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够体会到,状语后置的句子,读的时候需在介词前停顿一下,停顿,语调就舒缓起来,抒情味道就显露出来。而这两段,先后有八处这样的停顿,停顿如此密集,意味着抒情如此浓郁,这应该是这两段文字打动人心的一个奥秘所在。诸葛亮在叙事时采用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把深深的情感内敛在事件中,读者能产生强烈的共鸣,也是自然的事情。

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告知学生融情于事,恐怕学生们只是一知半解或从未理解。还是要扎实地解读,踏实地品读,才能把理解落到实处。所以,我认为,诸葛亮虽然不以文学为志,但因为他用词用语用句的苦心孤诣,一篇《出师表》就成为了千古传扬的表文。

临表,涕零的何止诸葛亮,还有世世代代千千万万的读者。

相关文章

  • 一篇《出师表》,何以动天下

    一篇《出师表》,何以动天下? ——《出师表》融情于事的难点突破 夏海芹 自从《出师表》一文横空出世,无...

  • 中国三大名表

    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韩愈《祭十二郎文》 1.《出师表》 魏晋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

  • 刘邦何以得天下,项羽何以失天下

    在楚汉之争中我认为刘邦能取胜的原因有:会用人、惜人才、应潮流。 会用人 刘邦的会用人...

  • 刘邦何以得天下,项羽何以失天下

    刘邦 “ 刘邦何以得天下?人才也。如何识人才?如何聚人才?如何用人才?古往今来,只有聚集人才,用好人才,才能实现大...

  • 刘邦何以得天下?项羽何以失天下?

    关于项羽和刘邦,自古人们见仁见智,观点各不相同。拥项羽者言:西楚霸王出身名门,少有大志,勇猛过人,恪守信义,侠骨...

  • 刘邦何以得天下,项羽何以失天下

    在楚汉之争中我认为刘邦能取胜的原因有:会用人、惜人才、应潮流。 会用人 刘...

  • 50字//流不出泪

    暗夜谷主名动天下,曾有人敬仰的问他:“谷主您文韬武略天下第一,何以甘心屈居在这暗夜谷?”梁飞凡扼腕叹道:“我倒是想...

  • 何以得天下

    楚汉之争中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而刘邦战斗力弱。但是刘邦何以得天下,而项羽又何以失天下? 首先刘邦胸怀宽大,项羽心胸...

  • 何以尹天下

    策马执枪久未归, 止戈平乱十三载。 忠言触怒泰上龙, 妻儿老少无人还。 问世间忠为何物? 只逼人处处生寒。

  • 高祖刘邦

    ——刘邦何以得天下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篇《出师表》,何以动天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me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