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扬州慢·淮左名都》,此词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地书(13):念橋边红葯,年年知為谁生 - 草稿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地书(13):念橋边红葯,年年知為谁生 - 草稿 地书(13):念橋边红葯,年年知為谁生 - 草稿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地书(13):念橋边红葯,年年知為谁生 - 草稿 地书(13):念橋边红葯,年年知為谁生 - 草稿 地书(13):念橋边红葯,年年知為谁生 - 草稿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地书(13):念橋边红葯,年年知為谁生 - 草稿 地书(13):念橋边红葯,年年知為谁生 - 草稿《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
地书(13):念橋边红葯,年年知為谁生 - 草稿 地书(13):念橋边红葯,年年知為谁生 - 草稿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杜郎”成为词人的化身,词的表面是咏史、写古人,更深一层是写己与叹今。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地书(13):念橋边红葯,年年知為谁生 - 草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