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世界
跳出舒适区,才能野蛮生长!

跳出舒适区,才能野蛮生长!

作者: Moonzy文雁 | 来源:发表于2017-01-18 15:30 被阅读35次

两年前的今天,我教学生背的第一篇古文,是苏轼的《前赤壁赋》,当时的学生是一群四年级的孩子,平均年龄9岁。对于一群只对TFBoys的音乐有感的孩子来说,《前赤壁赋》简直像博物馆里的东西,不管是我教,还是他们学,都是一种挑战。

选择这篇文章作为我古文教学的切入点,有几个考量的因素,第一是因为它足够美,第二因为它足够难。在此之前,孩子们没有接触过古文,只背诵过古诗,他们对文言文的了解、对传统文学的认识,几乎为零。面对这些白纸一般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能教给他们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教他们多久,我想在我的任期内,带着他们,去认识我所认为的汉语中最美好的部分。

一、有些事情,发生得越早越好

《前赤壁赋》有643个字,里面将近有300个字是孩子们不认识的,剩下的300多个字,认识了也没用,孩子们还太小,没办法理解和诵读。当然,这一切都不是问题,有我在。

在教孩子们这篇古文之前,我先用2节课的时间给他们讲苏东坡的传奇故事,讲完之后,趁孩子们对苏轼的兴趣还浓厚,我顺势引出了这篇美文。当我把讲义发给孩子们的时候,有家长问我,为何要揠苗助长,把高中的必考古文放到小学课堂?我当然知道这篇文章会在孩子们读高中的时候出现,成为高考必考古文之一,但我也知道有多少人只是因为高考这道门槛才在高三去死记硬背这些古文,考完就忘,终其一生都没办法领略其中令人动容的音乐、文字、哲理之美。我不想此等憾事发生在我的学生身上,所以我没有让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

首先是一句一句地带读、跟读,每一个孩子都鹦鹉学舌般跟着我,一个都不能少。一句读熟了,就读下一句,连句成段,然后变着花样玩句子接龙,重复循环,读错了要鼓励,读对的要表扬,当孩子读得有进步时,教师更要眉飞色舞地表达兴奋之情,这样孩子很容易受到感染。用王健林先生最近很火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先定下一个小的目标,比如攻破一段。第一段读了小半节课,学生就熟了,开了好头,后来更富韵律的段落学生领悟得就更快了,我只用了3天,5节课左右的时间,就带着孩子们读熟了苏东坡先生的《前赤壁赋》,程度好的孩子甚至能背出来了。在整个过程中,我赞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小学阶段的孩子简直是天生的学习机器,一教就会,通透,有灵性。任何时候,教师都不要低估孩子,他们在这个年龄的可塑性,强到超乎你的想象!

读的过程中,先不要急着用现代的语言去解释古文,没有必要,留到中学会比较合适。古文之美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直观、最浅显的美在于音韵美,让孩子读,反反复复地读,清脆的童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读多了,就会有感觉。虽然他们说不出古文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但已经培养出来的语言记忆会深植于口腔肌肉,无意间脱口而出,自然造就不凡的谈吐。《前赤壁赋》在语言、结构、手法、表达哲理方面都有脱俗之处,读起来朗朗上口,豁达开阔,令人心中长存浩然之气。

二、先苦后甜是人生性价比之优选

《前赤壁赋》是美文无疑,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它也是一篇长文、难文。既然又长又难,为什么要选它作为我古文启蒙的开篇呢?因为它足够难。

一般情况下,我们逻辑是先易后难,比如学写字,孩子们都是先学独体字,再学结构复杂的字,循序渐进。但是,先易后难不是万金油,它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它会让学生习惯舒适区,不愿意进入挑战区,换种说法,学生从舒适区进入挑战区的时间太长,还没晋级就已经被淘汰。

举个背古诗的例子。学生学的第1首古诗是《静夜思》,第70首是《己亥杂诗》(现在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就是这样),等他习惯了一首诗只有4行,每行七个字,你再让他尝试背《春江花月夜》或者《蜀道难》,他就会觉得“天哪!怎么会有这么长的古诗,好难啊!“,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从此,古文就成了这个学生的短板。现在的中学生普遍不愿意背难度大、篇幅长的古文,因为从小就习惯了只读七绝,只背七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

在教孩子们背《前赤壁赋》的时候,我跟他们讲古代的读书人考科举都要写这么长的文章,这是很正常的篇幅。孩子们还没有系统地接触古文,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也没有觉得这是特别难的一个挑战。我们大人没有必要刻意去提醒孩子一个东西很难,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还没有难和易的概念。如果他们一开始就学习相对有深度、有难度的东西,等他们习惯了这个“度”,遇到简单一点的问题,他就会觉得很有自信,觉得这个问题只不过是小case。

果然,背完最难的《前赤壁赋》,后来我陆续教孩子们背了《爱莲说》、《诗经》、《声律启蒙》等古文,他们接受得颇为顺利。一年下来,我陪着他们一起,林林总总背了有6000多字的内容。反观这一年的古文诵读,整个过程最难的也就是开头,后来读得多了,学生看到月亮、云彩、星星都会随口念几句诗,写的作文里陆续出现了各种古文的引用,有时候过节给我发祝福短信,也会提到我曾经给他们讲过的古人故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用去解释什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们自己领悟得到的东西,是最珍贵的。

三、尝试跳出舒适区,这个行为本身就很重要

教孩子们读古文,是因为我自己在古文的世界里收获过无限的感动,我想让他们也尝试着在最开始就调高自己的接受度,不要等上了高中,一看到文言文就头晕脑胀,错失了这么多好的资源。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教古文”这个方法,会让我跳出教学的舒适区,让自己持续成长。

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历史和人性。没有外在条件的推挤,一个人可以低智到什么程度,是超乎人类想象的。你没办法要求一个从小看《熊出没》长大的孩子去理解《国富论》的精彩,如果你从小受到良好文学熏陶,长大后同样会觉得情感鸡汤类的文章肤浅难耐。

每个人在自己的舒适区所享受到的惬意和舒服,都是成长的非必要不充分条件,温水煮青蛙就是这个道理。能力的提高肯定需要痛苦和实践,如果我们每一次都把自己往能力边界推出一点点,几次的累积之后,我们的舒适区范围就会扩大,挑战区会转化成舒适区,这个时候我们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的足迹,曾经的“不可能”变成了嘴角的微笑。

人生能有多少次的自我成长?想到自己跳出舒适区之后的收获,就觉得此刻的努力万分值得,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的事情总是重要而艰难的,当你觉得自己止步不前的时候,挑战一下自己,不逼自己一把,怎么野蛮生长?

共勉!

相关文章

  • 跳出舒适区 才能野蛮生长

    现实中,我们大家都乐意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其实,换种说法,就是我们大家都愿意呆在舒适区,呆在自己熟悉的工作领域,日...

  • 跳出舒适区,才能野蛮生长!

    两年前的今天,我教学生背的第一篇古文,是苏轼的《前赤壁赋》,当时的学生是一群四年级的孩子,平均年龄9岁。对于一群只...

  • 1/21 003 跳出舒适区,野蛮生长

    逼自己一把,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把事情办好的能力,一个人只有跳出舒适区,才能野蛮生长。 我在舒适...

  • 持续地在「真正的价值」上追加投资

    1,跳出舒适区。大家都听到「跳出舒适区,才能快速扩大能力边界」的说法,但是具体怎么跳?没有人知道。有人说,要主动进...

  • 2018-11-07

    只有不断跳出舒适区 才能成长为优于过去的自己

  • #每日一句#

    只有不断跳出舒适区才能成长为优于过去的自己

  • 每一步之起点和终点

    人的第一个舒适区是哪里,最后一个舒适区又在哪里?这两个舒适区又有什么关联和区别呢? 最初人类在母体中野蛮生长,不劳...

  • 重新定义你的“舒适区”

    我们常说的舒适区,指的是狭义的舒适区,即身体最原始的舒适区,“跳出舒适区”指的也是跳出这个舒适区。 可是从广义上看...

  • 跳出舒适区,才能真正改变

    看到《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我就好奇为什么作者会选取这个书名?通过阅读拆书稿,激发了我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为什么呢...

  • 你迫切跳出舒适区的样子,真的很滑稽

    01 “不跳出舒适区,孩子看再多的书也不会有进步。”“你只有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才有可能赚更多的钱。”“跳出舒适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跳出舒适区,才能野蛮生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qb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