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五)

《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五)

作者: 旭日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4-02-17 16:51 被阅读0次

【原文】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译文】

大凡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避开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之处,避开阴暗之地;靠近水草地区,军需供应充足,将士百病不生,这样就有了胜利的保证。在丘陵堤防行军,必须占领它向阳的一面,并把主要侧翼背靠着它。这些对于用兵有利的措施,是利用地形作为辅助条件的。上游下雨,洪水突至,禁止徒涉,应等待水流稍平缓以后。

【感悟】

这一段文字的一种跟上段的文字相似,都是总结了行军中的一般规律。

我们在阅读理解这段文字的时候,着重应该理解作者总结这种规律背后的原因。比如前三句之中军队为什么要喜欢干燥之地,为什么要重视向阳之处?为什么要保证军需供养充足?这些道理都显而易见。因为这样从医疗角度看不容易生病,相反阴暗潮湿之地容易使人生病。军队疾病重生容易降低战斗力,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军队主将要考虑行军的路线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丘陵堤坝地方要防止敌人利用堤坝水淹我军,所以主动权必须要掌握我在我军的手中。所以古今中外的战例之中。利用水淹城市而取胜的战例举不胜举。比如,公元前279年,白起率领秦军攻打楚国,围攻鄢城。面对坚固的城墙,白起决定利用鄢水,通过修筑沙包引水灌城。城中水深,军民死伤惨重,鄢城最终破灭,楚国沦为秦国的鱼肉。又如,春秋末年,智伯瑶率领军队攻打晋阳城,面对坚守的赵氏军队,智伯瑶采用水攻之策。通过引河水灌城,晋阳城内守军难以抵御,最终城池崩溃,智伯瑶也在乱战中丧生。

由此可见,在战争中控制自己城市的上游水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主将必须考虑的一件重要事项。理解了这一点,在下雨天渡河非常危险就可以理解了。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观点理解,任何事物都有相生相克的一面,所以必须从对立统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水流既可以提供水源,生养军队,也可以被敌人利用,淹没我军,所以必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防止被敌人利用,这是所有主将行军打仗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相关文章

  •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的主要原则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的主要原则 《行军》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九篇,主要论述了行军和舍营,正确的行军和舍营才能...

  • 行军禁忌、料敌34法和治军三原则:《孙子兵法-行军篇》

    行军禁忌、料敌34法和治军三原则:《孙子兵法-行军篇》 本篇读书笔记是《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第九篇:《行军篇》。前面...

  • 孙子兵法与律师思维09——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篇》。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一、分类归纳思维 本篇全文都显示了分类别...

  • 孙子兵法18

    今天学习《孙子兵法》的第九篇《行军篇》,第一讲主要讲具体的行军宿营的战术守则,包括山地、河流、平原、沼泽四种地形的...

  • 孙子兵法19

    今天学习《孙子兵法》的第九篇《行军篇》中的处军和相敌之策,主要讲32种敌情侦察法。归纳为五类: 一是与地形有关的;...

  • 孙子兵法行军篇摘要

    孙子兵法里的每一篇标题与内容并不是完全对应,之前的《虚实篇》与《军争篇》里面也有一些行军介绍,本文第九篇又做了详细...

  •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

  • 《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小结

    作者:贺贺(Hope) 图片:贺贺(Hope) 行军篇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点: 1. 在不同环境下的驻军方式,总共有...

  •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

    【原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

  • 读书笔记《善战者说》 39

    十行采集:《孙子兵法》概论: 《孙子兵法》由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qp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