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了7年财务,工作也快6年了。但我不太喜欢跟别人说我是做财务工作的。因为在很多人眼里,财务就是做账。比这稍好一点的情况是说,除了做账,财务还与税务、管钱有关。
而这些工作我统统没有做过,老实说,我也不太懂这些。所以我就要费劲地跟别人去解释:财务工作分几个板块,做账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属于前端。我做的是财务预算、分析工作,就是基于财务数据,对业务进行规划、分析,属于后端。
无一例外,每次我都要解释一通。但事实上,我从来没有试图去跟别人讲明白财务工作到底有什么。虚荣心作祟,我只是意图告诉别人,我做的工作比他们想象的更需要灵活性、更具有创造性。
前几天领导跟我聊到1月份关账的事,让我注意一下时间节点。因此,我特意去看了下公司发的关账通知,里面有明确各个关账节点的时间。比如AR(应收)要什么时候完成,AP(应付)要什么时候完成,GL(总账)要什么时候完成......
而我要做的工作,是在这之后,对数据进行校验与分析,所以我需要知道关账什么时候可以完成,来判断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工作。
这其实是一个流程,一环扣一环,做账在前,分析在后。我发现,这像极了一个人的成长路径。
如果我跟你讲成长路径,你会很容易理解。这让我惊觉,我好像找到了可以把财务工作讲明白的方法了。那就是把财务工作类比成一个人的成长。
为方便说明,我以一个人一天的成长为例。但其实延展到一年、十年,甚至是人这一生,都是如此。
规划(财务预算)
早上起来,你会思考,这一天你要做什么。去上班,你会想今天要完成什么工作。下班之后,你也会想,待在家里这段时间要做什么。打扫卫生、做饭、看书、写作......无论是在大脑里还是写下来,无论清晰还是模糊,你都会去想。
类比到财务工作,就是做预算。每家公司在上年底或者这一年年初都会把这一年全年的预算做好。差别无非是细致与否,准确与否。当然,具体怎么去做预算,因公司而异。这与公司的业务有关,与公司的预算体系有关。
记录(财务记账)
做完规划之后,你就开始去做事了。这个过程中,你会把自己做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当然,到底要把什么事记录下来,又是怎么记录的,这个因人而异。如柳比歇夫,是按照时间点去粗略记录做过的事。
类比到财务工作,其实就是大家所说的做账。财务做账,就是把公司发生的每一笔业务详细、如实地记录下来,并且通过财务系统保存,便于后续做进一步加工。
复盘(财务分析)
最后,当这一天要结束了,那你需要去做一个复盘。针对今天你计划做的事,以及你实际完成的事,你做的怎么样。是否有差异,有差异的话,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差异?这些是需要你去做分析,总结问题,延续亮点,给第二天以及以后做指导。
类比到财务工作,就是财务分析。我们会按月、按季以及按年,对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这些财务数据当然是从前面的记录加工、整理而来的。而这个分析的目的呢,是为了总结过去来指导未来。这跟我们个人做复盘是一样的。
看到这里,想必你对财务工作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你可能会说:公司的业务每天都在发生,一笔一笔记录的工作量会非常大,这得需要多少人?而相比之下,做预算、分析都是基于战略、整体层面上,工作量会小得多吧。
确实如此,财务记账的工作量非常大。相对来说,每个公司里,财务记账的人员都要比做预算、分析的人多得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财务记账还依赖强大的财务系统,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用友、金蝶、SAP等。当然与之接轨的还得有非常多的业务系统。
如果没有这些系统,纯靠人工记账的话,那简直是不敢想象,一家大的集团公司如何能够运转起来。而财务预算、分析人员少很多,一方面,工作量没那么大,或者说工作量不是靠劳动力支撑起来的,而是靠脑力来支撑的。另一方面,目前非常多的工作,依赖Excel就可以高效完成预算、分析工作,所以这其中Excel技能就是一项硬本领。
所以,财务其实是一项系统工作,大量的财务工作都依靠系统完成。一家公司实力如何,从它的财务系统能看出个大概。财务系统越强大,它需要人工操作的就越少,就越智能,同时犯错的概率也小很多。
现在一些大企业开始在用机器人来代替一部分人工操作实现无缝对接,一方面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也为了提高效率。这也就出现了很多人口中所说的,有些财务工作会被机器人代替,说的正是这些,当然还不止这些。
由此,可以反过来类比到个人成长,你也需要找到一个工具来完成你的规划、记录、复盘,降低你个人的信息负担,记忆失误,让你的工作、生活有效运转,让你的成长有迹可循。而这个工具,我已经找到了,现在推荐给你,就是印象笔记。
当然,财务工作还有一些其它延伸的部分,比如税务、内控等,这些是相对独立的模块,恕我不太专业,也讲不来,所以就此作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