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来简书两月记录

作者: 佯佯知喻 | 来源:发表于2023-09-03 12:53 被阅读0次

    生活处处皆仪式,仪式处处于生活。

    仪式感很重要,我总是这样认为,也这样践行。

    今天是9.3,来简书刚好两月,7.3,我羞怯地提交了第一篇文字《语言的魅力》,而后看到被阅读被评价,欢喜得在阳台转好几圈,这个日子我认为应当记住,记住它便是仪式。

    那时的我喜欢长句,喜欢形容词扎堆,就像那位渡过了河还扛着船走路的人,该放下时不懂放下,人为制造负担,增加阅读负担。那天的我,腼腆羞涩,茕茕孑立踽踽独行,青涩地开头空两格,就像交作业的小学生。后遇文友热情接待,悉心指引,惺惺相惜之情在心中已刻度留念。

    于是,记住了那一天,它应当被赋予一种仪式。

    仪式感,远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远到世界古文明诞生,古埃及从尼罗河文明中走来,到爱琴文明雅典斯巴达。近到从新航路的开辟,途径两次世界大战,再经过三次工业革命。同命运,共呼吸。

    仪式感,大到一个民族诞生,国家建立,中国从远古时代走来,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历经鼎盛的唐朝直至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随后,中国进入了近代,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一路向前, 浩浩荡荡,中国进入了现代,从三大改造到一国两制,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中国已进入了中国式现代化,光芒万丈,万丈光芒。

    每一次历史的一小步,标志着人类的一大步。每一个节点,都被重重铭记,每一次铭记,都赋予庄严厚重的仪式感。

    当然,仪式感也小到咱老百姓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还有,一粥一饭。

    昨天,家里边刚完结了一个仪式——尝新。

    “尝新”,是祖辈们流传下来的,即:品尝新米的意思。巴蜀地区,刚刚水稻收成归仓,吃下第一口米饭之前,敬天地,敬祖先,然后在餐桌上再依照老、中,小的顺序依次吃下第一口新米饭,越嚼越香,然后笑逐颜开,仪式结束。

    我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关于稻子由来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巴蜀大地并无稻子,人们吃野菜挖树根冲饥,大地一片荒芜。后来跑来了一只狗,祖辈说是漂洋过海过来的,它身上粘有很多的颗粒,然后它浑身一抖,颗粒落下,从此颗粒在地面生根发芽,这些颗粒就是稻谷,于是田间有了稻谷的身影,通过辛勤劳作,人们不再挨饿,直至丰衣足食。

    对于这个传说,小时候的我一直深信不疑,因为家里的长辈在敬了天地之后,会给家里走来走去的狗先来上一口,狗,比人要先吃,这是一个很大的仪式,这一度让我对每只狗都肃然起敬,想象它不远万里而至,带来粮食带来福祉,说它是我们的恩人也不为过。这个别出心裁的传说,饱含着劳动人民饮水思源之情,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淳朴民风,绵延不绝。

    关于稻谷,还听过一个笑话,说一个城里孩子不知道水稻“何许人也”,认为那么多人每天都要吃,这棵水稻树怕是长得无比高大,定是遮天蔽日。这个笑话颇具讽刺,许多孩子娇生惯养,十指不沾阳春水,肩不能挑, 手不能提,说明一个人缺乏担当,近指长大成人后难以自立,远到民族大义无法胜任。虽然现在早已过了农耕时代,不以体力论人的价值,但也暗指了对孩子们的教育陋习,不应只盯着分数,导致培育出一系列手脚不勤的巨婴。就像曾经的邮递乱象:一些大学生不会洗衣服,把脏衣服邮寄回家,发人深省,催人深思。有点跑题,见好就收。

    我想,那些家长定是缺乏仪式感。因为,在我看来,孩子第一次洗自己的衣服一定是珍贵的记忆,定是要拍照或文字记录下来的,日后翻阅,也是仪式感十足,孩子也会感叹,令人好不珍惜。定是大人们忽略了孩子人生中一个又一个重要的时刻,剥夺了他们成长足迹中可以参与的一个又一个仪式。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浅见。

    一个人生下来那一刻,就是庄严的仪式,每个父母都会记得自己孩子出生的时刻,精确到分。有些地方的风俗,孩子出生三天有一个仪式叫“三朝酒”,紧接着是“满月酒”,周岁,而后十岁,二十岁,结婚生子,以此类推。

    在我看来,这些日子固然重要,但孩子哇哇学语,蹒跚学步,难道不值得纪念?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生病,第一次小别,长第一颗牙......不一而足。第一次背上小书包,任老师牵着小手,频频回首泪眼婆娑,值得被记住,第一次摔倒,鼓励他在泪水中自己爬起来也值得被记录,第一次上台笔直站立勇敢发声,值得记录,第一次带红领巾稚嫩小手高举,再以稚嫩之声宣誓,更应该记住且含泪记住。

    在我看来,凡是生活中的第一次,无数个第一次均可以被记住,均是仪式。

    感动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活法!

    一天美好的开启,从昨夜备好的服饰·默记便签上的一一待完成的事项开启。再移步阳台上,静站立,深呼吸,眼平视,扬嘴角,来个大大的手脚延伸,告诉自己,新的一天已经开始,序幕拉开,理应被仪式。

    周末早上,自己打一锅豆浆,一家人围坐,一束鲜花亭亭玉立,娇艳欲滴不甚欣喜,就着油条开启晚吃模式,仪式感也满溢。

    学播音的时候,听说过一位学姐在每次录音之前,会化好妆,穿好得体的匹配服装,才开始面对话筒,她说 ,这种仪式感会帮助自己进入状态,也是对听友的尊重。

    在我心中,生命终结是最大的仪式,从呱呱坠地到眼底收尽最后一抹世间底色,庄严,神圣,那是无上的仪式。想起父亲盖棺之时,我手久久抚摸他的脸庞,他的眉眼,深深看尽他最后一眼,不舍离去,泪已流干,千言万语化为一句,来世还做父女,因为,今生未够。周围亲朋肃立,泪眼婆娑,心里除了感念,还是感念!我永远记住了那个仪式!

    来简书前,慈父刚走,锥心之痛,无法排遣,每仓皇之时,便书写一二,偶幸得文友留评安慰,心里必腾升起感激之情。每次面对文字,我都心怀敬畏,再三斟酌,推敲琢磨。心怀敬畏就是仪式。

    感谢简书,留一席记录之地,这些日子,都值得被记录。

    因为有你,永志不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仪式感|来简书两月记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sf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