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今天继续和您聊天说古,前文曾提到算卦的敲铜锣,打竹板,游走于长街短巷招揽生意。青山今天就和您聊一聊打瓢的,您大概是没听说过也没有见过吧。论起来打瓢来哪也属于一种响器,瓢者,就是锯开的半个葫芦,打坏了也不要紧反正农村里有的是打坏了再换一个,那个年农村常用瓢来舀水舀米面都用它不是什么稀罕物。
早年间卖货的除了开着店铺的就是流动的摊贩了,这里面包括:推车的卖木炭,肩挑的卖小金鱼,卖布头的背着蓝布包袱,打小鼓的夹着个小布包,卖半空儿的挎小筐。打瓢卖货的则是拉着车售货。一不敲锣,二不打鼓,三不吹小喇叭,更不吆喝。那位先生说了,这到底是卖什么的哪?这类买卖您一时半会儿还猜不着,好了,不和您打哑谜了,卖日用杂货的。
此类大路货无非就是;瓷盆瓦罐、刷子掸子、茶壶茶碗、菜刀铁锅、炒勺铁铲、笤帚簸箕、筷子汤匙、案板笊篱、擦床搓板、炊帚水汆、沙锅炙炉、饭碗菜盘、勺子舀子、铁丝铁夹,樋条擀杖、过箩盖帘、尿盆夜壶、麻绳饼铛,日用之品,是一应俱全。您给看看,我没落下了什么吧?
此类卖货的小贩有赶着大车的,有的拉着排子车的,一般都会在木制车架的四周竖着绑上四根竹竿,竹竿的顶端再横向绑着长短四根竹竿,形成一个长方形的框架上面有四面三角形的纸质彩旗。竹竿的上面也悬挂了许多的产品,远远的望去装满货物大车花哩胡梢的乱晃,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此类卖货品的小贩游走于街巷中,看到胡同里有宽敞的地方就会停下车来售卖货物。他并不吆喝也不敲铜锣打桑木梆子,而是将葫芦瓢反扣在大车的木板上固定好,手里拿着一根细藤条轻抖手腕不停地敲打着葫芦瓢来招徕顾客,随着藤条快速上下起伏一连串如爆豆般的声响随即流淌开来,虽然打瓢的音色有些闷哑,但一点儿也不影响顾客的眼球。行话叫“打瓢点”。
“打瓢点”不是随便乱敲也有节奏和间隔,敲起来也是挺好听的。卖货之人有时也会一只手托着一个瓷盆,另一只手拿一个小木棍敲击瓷盆的边缘,发出当当当的声响。可惜青山当时年龄尚小,虽然看到了但生性愚钝没有学会敲击的要领也没记住打瓢点时的节奏。
顺便和大家再聊上几句,前几日马哥曾写道,旧时京城内有吹西洋喇叭卖药糖的。青山略记一二,今日特意写来以飨众位网友,因年代久远仅凭回忆必有些许遗漏和不妥之处,如有,请诸君原谅。
此人身着燕尾服内穿白色衬衣,头戴一顶黑色高顶礼帽,脚穿黑色皮鞋,脖子上打着领结,手戴白色手套左手提木箱右手拿一把小铜号,也有用绳索拴住后斜挎在身上,此行当兴于民国一九五五年前就没有卖药糖的了。每到一地他首先打开箱子,木箱内有木格放着各种配方的药糖,花花绿绿的包装纸特别的好看。先是嘀嘀嗒嗒的吹上一阵喇叭用来招揽顾客,然后再售卖药糖。印象中的药糖一分钱一块。
癸巳年五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