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有机会和一群刚晋升不久的管理者交流,交流中,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如何从一位“超级员工”转变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毫无疑问,在他们过去的工作经历中,或者因为技术能力突出、或者因为经营能力拔尖等,在公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效获得了良好的晋升!他们中的很多人比较迷惘地和我讲,原以为晋升为管理者后能够更轻松一点,但事实是更累了,而且还经常被上司骂(时常做错事),有时候禁不住在想:还不如做回普通员工!
事实上,据我的观察,很多管理者都有这样一段经历,刚晋升为管理者的时,往往难以有效地转变角色和并形成新的工作思路,究其原因,一是刚刚晋升为管理者,尚未在团队中树立“职位权威”以外的其他权威,如业绩权威、技术权威、管理权威等,即还不能真正服众;二是因为过去一直是普通员工中的佼佼者,事实上仍带着过往的“单打独斗”的工作思维和方式,并且还常常怀念过去“超级员工”时的“光环”;三是多数新晋的管理者并不知道管理到底要做什么,如何带人,如何做事都充满疑惑。实际上,如果第三方面的问题能够有效解决,前两个问题往往也就顺带解决了。所以,管理者到底要做什么?
在谈管理者做什么之前,先共识一下管理的意义,在我看来,管理的根本意义是有效运用公司内部各项资源(人、财、物等)去达成团队或公司的目标,也就是说,管理者应带领下属坚持不懈地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在此基础上,管理者的使命,一是追求“1+1>2”的总体效益,二是要秉持赢得战争而不是战役的格局和思维。
所以,管理者的第一项工作是制定计划,确定团队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团队要达成的一些经济指标、重点任务,以及团队梯队建设、人员培养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方案和举措,更进一步,管理者要能够把计划划分到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行动进行整合和协调。实际上,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几乎是所有管理者的基础必修课——无计划,无目标,无管理。
之于企业而言,这里的计划可以理解为企业的愿景——未来发展的目标,在愿景指引下,企业通常会制定阶段性的发展战略和举措,包括企业具体的行为也是围绕愿景的实现为前提的。举个例子,100多年前,福特公司确定了“让汽车走进普通家庭”发展目标,为此,当年,福特发明了黑色T型车,引入了流水线生产(大幅降低成本),并大幅度的提升了当时员工的工资(让自己的员工能够先买得起公司的车)。
管理者职能的第二项工作是组织计划实施。基于第一项工作中的计划、目标,管理者要确定不同阶段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即通常讲的分解任务,分解任务是管理者的必备能力之一,有些管理者之所以常常亲力亲为,一个原因是不会有效地分解任务,只能自己一步步做。
同时,在分解任务过程中,要明确谁来承担各项任务,就是通常讲的责任到人,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管理者要能够清晰了解下属的各项能力、优势及缺点,要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优势,保护好员工的缺点使之不影响工作。从意愿和能力角度可以将下属分为三类,第一类,有意愿,有能力,这类员工通常是部门内部的香饽饽,要引导到位,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可以交给他;第二类,有意愿,没能力,这类员工通常要保护好其意愿,不断地指导和培养其能力的提升;第三类,有能力,没意愿,这类员工就要不停地鞭策,严格做好各种过程沟通、指导,不给他偷懒的缝隙;至于“无意愿、无能力”的员工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因为这类人,管理者早就应该将其清退了。
此外,在将任务根据员工的优点进行分配后,还要明确任务执行过程中“谁向谁报告工作以及在什么地方做出决策”之类的问题,一是当下属执行任务面临困难时能够及时找到相关人员沟通、协调并解决;二是能够有效地落实过程管理。
管理者的第三项职能是领导下属。这是从超级员工转变为管理者的关键。基于前面计划、组织两个环节后,要真正领导员工完成任务,达成目标。一方面,要能够有效地激励下属,这当然包括岗位、薪酬、奖金、福利等方面的激励,更包括非硬性的激励(毕竟作为中、基层管理者,在大部分企业可用的物质资源通常都是比较匮乏的),口头表扬、肯定等都是有效的激励。
另一方面,要能够有效地指导下属开展工作,我总结为16字方针——说给他听,做给他看,让他来做,跟踪过程。即,管理者要有足够的耐心,花足够多的时间在培养下属身上,先是和他们讲清楚自己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描述得越详细,结果越会和管理者期待的一致,仅是“说给他听”还不够,还要“做给他看”,通俗地讲就是要有示范,对于知识型工作,则可以提供相关的工作成果样本、模板,类似数学题中的“例题”;接下来就是要让他亲身去做——学一万遍游泳的理论,如果不下水也是学不会游泳的。最后就是在员工执行任务的过程要随时跟进、关注和指导!
管理者的第四项职能就是要懂得控制。通俗地就是要控制过程,对员工工作过程进行监控、比较以及对可能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实现预期目标的活动。新晋管理者常常容易犯的错误之一是:完全地做“传声筒”,就是把上级交待的任务“原封不动”地安排某一个或多个下属,自己也不管过程,只关心最后的结果,有些管理者甚至还“大言不惭”地讲——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我只要结果。
这样一来,管理最终有没有成效,往往取决于“运气”,一是某个任务指定的一个或多个下属特别给力,他们往往把任务完成得很漂亮,这样的事多了,也会造成管理得很好的假象;二是某个任务非常简单,或者外部环境非常好,很轻松地就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但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情况,这都不可持续,缺乏可控性。实际上过去那种“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我只要结果”的管理方式有时候能够“奏效”,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们过去快速、高速发展的外部环境。
总结起来,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主要四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上项职能做到位了,自然而然地也就能够从“超级员工”到有效管理者(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王荣增: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管理培训师、商业作者。专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著有《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