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董让我写个爱情主题公园方案,并交待可大胆些,我想把文学作品的爱之偶像放到方案内,但考虑到那些可歌可泣的爱情大都难以牵涉到性,就把爱情倒过来叫“情爱”或叫“性爱”,来验证其中“性”的重要性。昨晚与友人喝茶中,一未婚大龄女也在拘谨的谈爱情,我听她谈及的情爱总是强调客体,总想要别人怎样怎样。我说,这是你之所以大龄的原因。多年前我曾在一篇文中说“爱”是个及物动词,是你爱,不是被爱。守株待兔式的爱是导致性快乐丧失,久而就会失去人生兴致。
爱情是人生在具体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展开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理解和把握爱情的真谛或本质,就脱离不了性。文明社会,性应是爱与情相加的结果。爱可以博爱,也可以私爱,私爱的自根自体性,其刻骨铭心对人生影响更深;情也可以普施于人,但更多的情况是单向度的,单向度的确定性往往能一生不变。而性,是爱的韧带,是维系生命之源。缺它,我的上述阐述就是虚无之象。当个体间的情与爱强大到需要双方生命的凝结才能表达时,性就产生了。它是造物的使然,是生命的规律,是万物归一,一生万物的本质原因。
我们的“爱情”,也许都理解成是精神,似乎于性无关。多少年来,中国的教育一直认为柏拉图式的爱是伟大的爱,事实未必如此,无情亦无爱,情是有特定指向的,而处在这一特定性中的人是看见过,甚至也摸着过的,我们能排除爱情的性因素吗?哲学家罗素说过:“不能产生性爱,对任何男女均是一桩重大的不幸,因为这剥夺了她或她人生所能提供的最大的快乐。然而,这种剥夺几乎肯定迟早会摧毁兴致,而使人困守在一已之内。”
人不是动物,动物的性只为生育服务,但在人类社会,性还是快乐的源泉,生活的滋润剂,婚姻的重要基石,因此,我们不仅要提倡性教育,性卫生,还有重要的一环就是获取性快乐的知识。当然,我们不是性主义者,性的快乐必得以情感来体验,那么情感就是性与爱之间桥梁。
本案着重于情感的表现,爱太宽泛,唯有情感指向明确,与爱相系,与性相连。也就是说,唯有情感才让爱有归属,也让性不流于低俗。所以我们换一种说法叫“情爱”,其实,我们也可以说“性爱”,但“性”在国情的阳光下还得遮挡一下。所以,重庆洋人街性文化公园的案例不值得效仿。
(本案的许多文字取于提交的方案主题说明2013-08-18 11:12:3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