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起来晚了,因昨晚熬了夜,以后当注意,不要熬夜了,作息时间要有规律,当歇则歇,当写作就写作。
早晨起来把点赞我文的简友们的文章都酌情收录了一下,有一个简书大伽从来就喜欢简信我:投稿,谢谢!她没时间点赞我的文章,更不要说在我文章评论区里留下她的绿野仙踪。一般的我都给她收录,但今天确实没空,只好晚上收了,抱歉!对不起啊,我这不也是没有时间嘛。
我接着赶紧到简书创作者网红作家蒋坤元老师的主页去看。故乡朋友作家坤元君给我点赞,他给我点赞到能上榜的文章,都不是我评论他的文章的,都是他认为我还有些许文艺细胞的小说和散文之类的文章。
他在无私地鼓励我认真写作,这就让我很感动。每当我写文章偷懒时,我想起他笔耕不辍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奋写作,我就会不由地振奋起精神去奋笔疾书。
当然,我这人受到作家的影响,也很严格自律,并不要求匆匆写的日更文章,每一篇都要上榜,我把要上榜跟认真写作挂上钩,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若干日子过去,我的写作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这就跟作家写的优美散文《就如一盏煤油灯》里的祖母一样,祖母在那个物质相当匮乏的年代,不仅自己注意勤俭节约,她就算做个煤油灯,也仅仅是用一个很简单的瓶子放些煤油,然后放一根灯线穿过瓶盖上的一个洞,浸到瓶子里盛放着的煤油中,然后点上灯就能照明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回忆起那遥远的岁月里的遥远的故乡,我的童年的夜晚就是靠这盏昏黄的灯照得亮堂堂。
现在的人可能不理解,他们会说为什么不把电灯开亮,就像过去有个皇帝在知道民间有多少人饿得归天后,他天真地问旁边的大臣说,为什么老百姓不吃猪肉呢?让人想想就觉得这个皇帝可能是别的星球上来的。
还说祖母,祖母不仅自己注意节俭,她看到作家小时候由于要照得更亮把单灯线改成双灯线,她就很焦急,认为他将来长大了就怕会成为一个败家子,她严加教育孙子要懂得勤俭节约,哪怕是点一盏煤油灯,也要只点单灯线,而不要点双灯线,她说点双灯线,那样浪费钱啊,凡事能省则省。
多么朴素无华的话语,祖母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打小就在作家的心田里烙下了深深的烙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祖母优良的品德也从小就对作家起着耳濡目染的熏陶,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早就渗透到他的骨髓里。
这就难怪作家在以后熔铸辉煌后,还是那么朴素低调,开的汽车也是那种低档的。
是他买不起几十万元钱一辆的高级轿车吗?显然不是,从作家的这篇优美散文中,我们找到了正确的答案,那就是他的良好的家风,把他培养成一个绘宏图但却很低调的优秀企业家和文学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