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7月对我来说是个充实的假期,我要为本次所参加的网络“互加计划”培训这个平台点赞!更要感谢我的主学习科目一“阅读能力提升”的主讲老师时朝莉。
时老师的讲座不摆花架子,适合我们的胃口。从第一讲(关于童书悦读那些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悦”字的重要性,读一本书首先要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每个字符都看作是有生命的,然后带着孩子们去吻醒这个故事,接着编织,最后穿越故事升华思想。
更令我折服的是时老师的第二讲(不同年龄阶段开展阅读的策略),这一讲我真真切切地认识到阅读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阅读,更明白了阅读教育的开展势在必行!而且只靠平时的语文教学贯穿是远远不够的。开展读书活动不能再流于形式,图书柜里的图书是时候让它活起来了,那么阅读的方式有那么多,为什么孩子们都不愿意去读呢?我一直迷惑不解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解答。
我最想说的是这堂课的打卡作业,时朝莉老师让我们录制一段朗读录音上传至打卡程序。当听到这一作业时,我是很欣喜的,因为对于语文教师的我来说作业很简单,可操作性强,我随手拿了一本女儿的绘本,按下录音键便开始了作业。我认真地清了清嗓子,大声地诵读,其中我还特地用上了一些阅读技巧,如变声、泣音、停顿、重音、语速、拖腔等,不到五分钟,大功告成,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可是当我按下播放键,听到自己的阅读时,我傻眼了,这是我自己的声音吗?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呀!是哪里出了差错,怎么那么做作,那么难听?一向认为普通话标准,范读有技巧的我,失去了信心,顿时迷茫了。电话里的录音仍然做作、浮张地读着,我也没心思去理会,这时我的小闺女惊叫起来:“妈妈妈妈再放一遍,好好玩儿,多好听呀!”
我惊讶地看着孩子,她的眼睛里闪着无邪的光,眼珠子瞪得圆圆的,正等待我的许可。我像得到了保证一样,拿着绘本带着孩子读了起来。 脑子里突然间闪过时老师的一句“经典本身自有魅力″。我又换了六年级教册里的《勿勿》一文。轻松愉悦地、回忆时老师的讲解,想象着自己又站在讲台上,台下坐满自己的学生,开始声情并茂地阅读起来,当我录音完毕,再次按下播放键时,静静地听着自己的声音,回头看看五岁的孩子时,她已经被我成功催眠了!
事实证明分清孩子的年龄特征非常重要。尽管每个人的音色不同,说话方式不同,阅读技巧不同,对著作的理解不同,即打开书本的方式不一样。也正是时朝莉老师所说的“见山是山”,这是阅读能力提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认为既然迈出了第一步,只要坚持不懈,坚定前进的方向,切记邯郸学步,万里长征也是人走出来的。
总之要达到时朝莉老师的阅读水平,我确实有些望尘莫及,但我已在“阅读能力提升”这条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