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教材构建了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部编本教材为“自读”设置了助读系统,删掉了课后练习题,这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为强化自读课地位和作用做出的变化。“自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进而沉淀为阅读能力。
自读课的设置对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实现阅读教学目的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自读课是学生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素养的有效场所;其次,自读课教学是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第三,自读课教学是特定教学序列中各层次的衔接点。
自读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策略与原则:(1)突出自主实践性。自读课不同于教读课的价值就在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能力转化与生成的有效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中去,才能最终实现自读课的教学价值。自读课堂的学习不仅限于个体的学生,更应指向群体的学生。(2)强调必要指导性。自读课教学的独特性恰恰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以有效检验教学效果为出发点,以对整体学情和个体差异准确把握为前提,以生成学生能力和素养为目的,站在单元教学甚至整个教学序列的高度审视、处理和设计教学。有计划、有组织,实用、高效的教学活动才能保证自读课自主实践性的实现。(3)遵循目标关联性。自读课教学应以本单元教读课内容为基础,以单元教学要点的达成为依据,以知识巩固、能力转化、素质提高为目的。这要求自读课教学应广泛联系、巧妙勾连。既联系单元知识又勾连整册教材,既联系上一能力级又勾连下一训练点。这样,自读课教学才能真正起到中介作用,使整个教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此外,自读课还是勾连教读课和课外阅读形成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环节。(4)提高助读功用性。教师要在自读课上进行有效引导,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教科书中的助学系统。教科书助学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提示教法,指点学法;历练语文能力,发展智慧结构;拓展语文知识,沟通课堂内外;彰明编辑意图,凸显教科书的整体性。(5)追求教学活动化。自读课是有自主阅读时空的课,是将阅读活动化的课。在自读课堂中设置一种富有生活情境性的语文活动,不仅有利于进行过程性的阅读指导和疏导,也有利于将课内的方法习得导向课外的方法运用,将课内的语文阅读导向课外的综合生活,将教学导向立人。(6)关注普遍适应性。时效性极高的自读课教学更应处理好教学的针对性问题。自读课教学应面向大多数学生,兼顾部分优等生,考虑少数后进生。教学设计应充分注意目标设定的梯度与层次,注意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相对比例,注意教学时数的分配向基本目标的达成倾斜,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训练和提高。(7)倡导相对灵活性。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不同的文体特点、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对象都会使语文课的教学形式产生巨大的差异。由于自身的特点,自读课教学形式的差异性表现的尤为突出。但无论采用那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最终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读课教学的效用。所以只有科学性、规范性、多样性、灵活性并举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自读课教学的质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