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视经典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3》第四集 养 食疗并用的中华药膳-文字解说稿

《舌尖上的中国3》第四集 养 食疗并用的中华药膳-文字解说稿

作者: coralala7788 | 来源:发表于2018-02-27 12:55 被阅读846次

    春天的时候,湖南安仁的人们,祀神祈谷,赶场交易,吃药下田,陈赞文平时采集山野草药,以草药帮人治病疗伤。每年此时,他的亲友和徒弟们都会聚在一起,做草药炖猪脚吃。到了夏天,江南一带流传着用南烛叶制作乌米饭来补益脾肾,安神祛风,乌发驻颜。夏秋之际,在浙江平阳和苍南,人们习惯去采集十样白等中草药,吃草药炖鸭,消除暑热湿气,滋润秋燥。菊花盛开的秋天,采菊花、吃菊花,喝菊花茶,对江西婺源的人们来说,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冬天一到,绍兴的酒厂就开始投料酿造,黄酒活血祛寒。这些都是居住在各地的人们补益养生的重要食料。

    中国拥有极其古老的综合性营养学,很多食物被食用,很多农作物被栽培,就是因为他们的药用和营养价值。人们烹制使用的目的,不是风味,而是补养身心。中医药和中国饮食药食同源的观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饮食生活。

     

    几个月前,露丽亚用五汁膏治好了儿子的咳嗽。五汁膏的制作,以生姜汁、牛奶、蜂蜜和白萝卜汁,以及雪梨汁严谨地讲究配比、火候,再慢熬成膏后,到达能够滴水成珠的程度。再静置冷凝成合宜的状态,对于改善胸闷气短,干咳少痰,肺热咳嗽,具有一定的功效。

    枣泥山药糕是露丽亚学到的另一道食养良方。将山药水泡去涎,削制成泥;将枣去核蒸制处理为枣泥。用枣泥为馅,并以花模压制成型,做来简易便利。红枣补脾生血,山药健脾益肾,糕品味道清甜,甘能入脾,易于消化,也是自古流传已久的病中滋补品。

     

    早在唐代,药王孙思邈就说过,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直到今天,当中国人染患疾病之后,改变饮食内容,通常是要做的第一件事。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万物相互联系,人体是宇宙中的一个微观世界,从人体到宇宙都是由气来提供能量。简单了说,在食养领域,这种能量就是抽象的生命力,以不同形式存在于食物之中。

    浙江仙居是传统道家养生之地……将食物从性味上加以辨别,认知每一样食物与人体的对应,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补脾止泻,养心安神。这些艰涩的术语里有古人对宇宙和自身的理解。枸杞羊肉,羊肉性温味甘,归脾肾,枸杞性甘平,归肝肾经,配伍之后,七情和合,功能益气补虚,温肾暖脾。猪肚鸡益气养胃,百合莲子健脾润肺,除烦安神,养心助眠。貌不惊人的艾叶豆腐,极可能是一位高人按照地方特性和时节灾病所配伍出来的一道食养良方。豆腐甘寒能清热,艾叶苦温能除湿。在湿热的仙居夏秋之际,食用艾叶豆腐,能够扶阳利湿,解热祛暑,照顾百姓健康。

    土灶大锅的使用,让食物以蒸炖为主,目的就在保有食物元气,让食物更有生命力。

    岭南暑盛湿重,这里的人们也有饮食上的应对之道。古人认为,湿热的气候水土,不利于气的流动,气滞血瘀,生命力会降低。如果能选用合适的食养之道,即能有助于培养人体正气,运行气血,活化机能。

    响螺片椰肉猪骨汤:响螺片、椰肉、猪骨都是寒凉之物,配以带皮姜块、陈皮一起煲汤,在湿热的环境能清甜滋润,滋阴润肺。响螺片提前半天泡发,符合传统炮制观念中的水制,能去除微生物和杂质,瘦肉煲汤容易干而柴,要带骨髓才滋润。生姜能温暖脾胃,散寒祛湿,对广州的人们有益。水开后加入猪骨,姜块,响螺片,大火煮开再转小火,慢炖一个半小时后,加入椰肉陈皮再煲十五分钟,陈皮是轻药,椰肉清香,这两味此时放入才有功效,否则会挥发掉。煲出的汤色清而白,特别适合在夏秋季节喝,响螺片猪骨汤特别能够生津止渴,解暑滋阴。

    新的一年里,他们(郑阳阳等外国留学生)学成毕业之后将回到自己的国家和地区,传统的食养文化也将因为像他们一样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开始新的发展和传续。用食物来实现疗愈和养生,在人类的历史上,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追求固本培元,养正攻邪,方便易得,以日常手段强身去痛的基础理念来构筑出我们的现代食养体系。古老的传承里仍有着我们尚未知道的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舌尖上的中国3》第四集 养 食疗并用的中华药膳-文字解说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gp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