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医院的候诊室里,无聊地趴在桌子上整理和删除手机微信的收藏夹,看到自己不知何时收藏的一篇文章《被囚禁的100个“孩子”正偷偷卖给中国》,引起我的注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囚禁”这两个字经常会刺痛我的神经,也会让我格外关注跟它有关的一些内容。本来我不喜欢拿手机看文章,因为好累,但我还是看了这篇文章,竟然看哭了。
文章中的“孩子”指的是幼鲸。关于这类文章,我以前也看过,这里就不再详述,因为网上一大把。我今天想写的并不是读后感,也不是偏激的批判文,我只是想说说自己为什么不想去动物园或海洋馆——哪怕天时地利、哪怕有现成的门票,我也不去,因为我害怕,我不敢面对那些动物的眼睛。或许,这是我的问题吧。
小时候,作为小孩子,对于大自然都有天生的亲近欲望,我也是。那时,家长没钱也没闲带我们去动物园,何况附近也没有所谓的动物园。偶尔周末时,爷爷奶奶会带我们去油菜园里,让我们在里面自己玩。我们在田埂上跑着,在水塘里看鱼,在香蕉树下躲猫猫,周围还有小鸟和昆虫,这算是亲近大自然吧。当然,我们的视野很小,从没见过真正的狮子、鲸鱼、孔雀等,这些只能通过电视去看。还记得,那时有两个电视节目叫做“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我们经常看这两个节目,从中认识了蛇、老虎、海豚、鲨鱼等动物,也见到了很多稀有植物。那时,我们会盼望着哪天能去看看真正的老虎和鲨鱼,在我心里,老虎代表着威猛和力量。就这样,直到我大学毕业,我也从来没去过动物园。那时,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因为太忙太累,只因为那种想看动物的欲望被时间弱化了。
我第一次去动物园,是无意识中去的。那时,我带学生在某个农科所进行新生军训。有一天我去跟班巡视时,找不到我们班的孩子,就乱走一通。我是路痴,后来竟然迷路了,误入农科所里的一个小小的动物园。小时候的念想一时被唤醒,于是我就进去转了一圈。那是一个疏于管理的动物园,里面弥漫着臭味,只有寥寥无几的动物,我能记得的就是一只大鹅、一只孔雀和笼子里的几只鹦鹉。看着大鹅被拴着脚,孔雀被围在铁丝框里,鹦鹉就禁锢在小小的笼子里,我一时觉得很难过很悲哀。我忍不住想:它们愿意这样活着吗?如果是我,我能忍受被这样圈禁吗?那时的我对于自由的重要性还没有很大的感触,仅仅觉得这些动物很可怜,它们原本属于大自然,它们原本可以自由活动,如今却被囚禁在这里苟且偷生……我在鹦鹉面前停留了一会,它们瞪着眼睛看着我,那种眼神让我感到很恐惧,我就马上逃出那个动物园,一路小跑,直到我找到我们班的孩子们和教官……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去动物园。
后来,我有很多次机会可以去长隆海洋世界之类的地方,可以满足自己小时候的那些愿望,但我真的不敢去。特别是我经历过封闭式住院生活之后,我更加不敢去了。甚至于,看到类似于大象画画、海狮顶球、虎鲸表演等视频时,我都会哭。
没有哪一种动物天生就会表演这些,没有哪一种动物喜欢表演这些,没有哪一种动物喜欢被驯服。这些风光的表演背后,是无数次反抗无效后的妥协,是无数血泪的代价。它们完全失去了自由,它们活着就为了取悦别人,它们如果不听话就会被教训……如果我是它们,我宁愿死,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