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说自己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尽管各种书籍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陪伴我到现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书籍的偏好产生变化倒是真的。
启蒙期间是妈妈拿着画报和童话故事读给我听
我记得圆圆的月亮和各种小动物
能认字之后开始自己去读
我惊奇于童话故事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构造了一副又一副的画面,跟着主人公从城堡逃到森林,又去野外冒险,寻找财宝,拥有魔法。
总之,尽情幻想
后来开始接触名著
记得在和爸妈去医院的路上,我手里拽着简爱,爸妈去拿药付钱,我坐在医院的大厅陷入了故事中
大雨瓢泼的夜晚,房间里的“鬼”,帅气冷清的表哥
我坐在那无所察觉,直到医生提醒我,我的爸妈遗忘了我,已经走了……
于是我相信了毛爷爷在闹市读书的故事(哈哈哈)
中学期间,网络发达起来,电子书嗅到了机会,应运而生。
我走偏了,武侠言情成了我的新欢,纸质好书自此被打入冷宫
高三迫不得已,我战胜心魔,摒弃诱惑干扰,专心备考,当然这个过程实际是亡羊补牢,有点儿晚。
入了大学,好像长大了些,对知识有渴求。在小时候的基础上,我捡回了对纸质好书的热爱,看了很多很多朋友推荐的,经过历史检验的各类好书。
尤其是冬日的暖阳天,我搬着小板凳坐在宿舍外头的中庭里
在阳光的投射下,我好像亲眼目睹了《百年孤独》中蕾梅黛丝随着床单飘向空中,她淡定又释怀。
还有《情感的迷茫》中罗朗那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对待读书如饥似渴的劲头
……
总体来说,曾经的阅读是为了体验不同的人生,我跟随主角在想象中度过了多个人生的可能和不可能,我越读越沉浸。
到了现在,需求发生变化,想获得一些切实的技能,寻找一些真相。
阅读的对象已然变成了非虚构类书籍。
其实随着年岁增长,杂事增多,留给阅读的时间少。倒是疫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环境
非虚构类书读起来,越读越清醒,就像我因为清醒的睡不着,所以跑到软件上来胡言乱语。
老实说,两种不同的体验都很有意思,我依然在期待着阅读可以给予我更多不同的体验。
倒有一点没变,我阅读的速度始终有点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