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人生观,价值观是由自己的学习以及成长环境所决定的。同样做一件事,不同的人做,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思维模式的不同而导致的。
大英图书馆建了一栋漂亮的新楼,准备整体搬迁过去。但你知道,书多重啊,还这么多,搬家是非常大的工作量。有人估算,做这件事要花350万美元,好大一笔钱。
请问,如果你是馆长,怎样才能用尽量少的钱,把海量的书,搬到新馆去?雇更便宜的人吗?发动所有员工及其家属?要求新馆建设者承担这个义务?
在“搬书”这个固有的思维模式下,可能很难找到更好的方案了。
那顶级优秀的人,会怎么办呢?有位年轻人对馆长说:我来帮你搬,只要150万。
年轻人在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
年轻人从“搬书”的思维模式,转换为“还书”的思维模式,结果花了不到一个零头就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也成为了百万富翁。
你看,同一件事,思维模式不同的人做,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微软公司有段时间午晚餐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管理层,公司提倡不加班的制度,所以午餐吃饭的人数一般比晚餐要多,毕竟不是人人晚上都要加班,所以做午餐的供应商利润更高。
只不过有时候,午餐做的很糟糕……怎么办?派人和他说不要偷工减料,盯着他好好做?隔一段时间换个大厨?要求他们更新菜谱?这些办法,微软都没用。微软想出了一个制度:
1. 选 2 家供应商,一家提供午饭、另一家提供晚饭;
2. 每 3 个月做满意度调查,是喜欢午饭还是晚饭?
3. 如果喜欢晚饭的多,午饭、晚饭供应商交换;
4. 如果连续 6 个月,午餐都胜出的话,更换晚饭供应商。
自从这个制度开始实施,那些表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换口味成本就要大幅提高”的供应商……
很快就能提供比原来好得多得多的服务。员工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
这就是顶级优秀的人想出来的办法。面对这个问题,普通人的思维模式,是要求供应商提高水平,不行我就换掉你。
而顶级优秀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引入竞争机制,让竞争代替人工,去监督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
好了,举了这么多例子,那我们怎么才能成为,或者至少靠近顶级优秀的人呢?
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四两拨千斤地解决问题呢?
你需要转换自己的思维。思维转换,就是改变你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
如果我们只想发生较小的变化,那么专注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就可以了,比如把杯子倒空。
但如果你想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那就需要“思维转换”,可能连杯子都要换掉。
怎么转换?我给你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多读书,多交友,多旅行。
每本书,都是一套“思维模式”。
读的书越多,就会理解越多不同的思维模式,越有助于打开“思维转换”的开关。
每个人,也是一套“思维模式”。
认识的人越多,你会越理解自己“思维模式”的局限性。建议不放过每个与人聊天吃饭或社交的机会锻炼自己。
旅行,也能给你巨大的帮助。
想要打开“思维转换”的开关,你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要阅人无数。
第二个建议:把自己放进别人的鞋子里。
每次争论,都是特别好的练习“思维转换”的机会。
试着用对方的观点,说服自己。也就是:把自己放进别人的鞋子里。
张伟俊是中国第一位私人董事会教练。
有一次,他受邀主持了一场企业家辩论会。
这些平常在自己公司一言堂的企业家们,那谁能服谁,越辩越激动,我看差点就打起来了。
张伟俊叫停辩论说:下一个环节是,交换观点,辩论继续。当时所有人都傻了。
稍微停顿后,大家又唇枪舌剑起来,开始帮对方自圆其说。
这对在场的几百位企业家,都是深刻的一课。
把自己放进别人的鞋子里,你才会明白,你过去捍卫的是自己的观点,还仅仅是自己的尊严。
有时候,你不理解这个世界,错的,可能并不是世界。错的,是你理解世界的思维模式。
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自己心目中那个,顶级优秀的人。
一个人的思维会形成定势,这也是习惯的一个表现。
那如何转换思维模式呢?
一蹴而就的改变思维方式不可能,只能渐进的改变,在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和人接触的时候也要仔细观察别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好的要记下来。只有慢慢形成一个新的习惯,思维方式也会慢慢形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