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他有一个困扰,他问我:
自己说话做事一向言行合一,但是工作上很多时候需要写材料,而那些材料需要夸大、编纂,这样不就违背言行合一了吗?
这件事令他很困扰。
为了弄明白他说的事情,我问了他一些问题,大致对话内容如下:
“你说的夸大、编纂,指什么?”
“公司有些会没开,但是制度要求开,为了应付检查,领导让我编纂会议记录。”
“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吗?”
“有,自己没有去检查别人工作情况,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编纂检查记录,还有写其他材料,领导明确指出,内容可以编。”
“这些事,你觉得不好,你不去做不就行了吗?”
“公司要求,不能不做。”
“别人怎么做的,你学学其他人的处理方法。”
“都一样,这些文本的东西,大家都是瞎写的,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大家都心照不宣。”
“这些行为具体哪一点,使你困扰呢?”
“别人可能习惯乱写,但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实事求是,这让我内心很矛盾,很困扰。”
“你能不能换一份工作呢?”
“这个工作比较稳定,我得养家糊口。”
“你做这些事,会侵害谁的权利和利益吗?”
“不会,大家知道这都只是形式而已,都知道没有用,但是,这是工作要求,需要有这些材料。如果这些材料不写或者缺失,不但自己会被考核,而且还会连累领导。”
“你们的工作就是这些吗?”
“不是,实际工作做的还是比较实的。”
“你日常生活中实事求是吗?”
“是的。”
“所以,只是那些形式上的写材料的事,才让你产生了困扰?”
“是的。”
“你有没有跟领导说明这种情况,你不想那么做?”
“没用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会做这些工作,因为是制度要求,必须有这些材料。而且每个人都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没意义的,是胡编的。”
......
通过对话,我明白了这位朋友的意思。
工作需要,他要去编纂一些材料,而这样的行为,违背了他实事求是和言行如一的自我要求。
然后我跟他说:
我之前看过罗永浩的一段演说。
有次语文老师让大家参观学校写关于国旗的命题作文,其他同学都是规规矩矩地写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而他写的却是“五星红旗耷拉在旗杆上”。
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念了他的作文,骂他哗众取宠。罗永浩却反驳道:“我只写给了你一个人看,而你念给了全班五十多个人听,你这才是哗众取宠。”
老师气得罚他站在操场上观察国旗,而他依旧坚持自己看到的事实,只是稍作改动:“说来也怪,尽管没有风,红旗依旧飘扬在校园上空。”
罗永浩可谓是一位猛士,他总是敢于挑战权威,他身上有着理想主义者的狂躁、冲动和某种癫狂特质。
我反问我的朋友:
“你觉得你比得上罗永浩吗?”
他摇摇头。
我接着说:无论是猛士还是普通人,只要自己的行为不侵犯到他人的利益,都是可以被理解的,毕竟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
如果你极端的自我要求,那么你走在路上无意中踩死一只蚂蚁或者蜗牛,你怎么办?以后就不走路了吗?
学生写作文的内容大多习惯于不实事求是,因为现实中的事情大多是平淡无味的,好的作文需要修辞方法,如果你去较真,那么比喻、拟人不就是造假吗?不就是言不符实吗?
所以,做事不能极端,反而,中考、高考作文中,你为了实事求是写了一篇平淡无味的作文,反而是有问题的。
再比如,一个歹徒用刀威胁你,让你夸他帅,但是他长得太丑了,你怎么办?
当然是夸他帅,如果你为了实事求是,宁死不屈,只能说你这是无谓的牺牲,这里的牺牲不是指烈士的那种,而是说你白白浪费了你的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权都是至高无上的,你因为不想违心夸歹徒帅,而放弃了生命,这不是不分轻重吗?
而且,我觉得你有点着相了,言行合一是为了让自己心安,自己更看得起自己,维护他人和自己的权益。
他听后说:
“我自己编那些形式上的表面的材料,其实对于集体也都是有益的,因为很多会议制度要求开,但是真的是浪费时间,不开这些会可以节省下来很多时间,大家能干更多有意义的事。”
我最后告诉他:
我们要学会角色转变,不要“着相”,不能只用一个“我相”去标榜所有的情景,你要清楚你每个角色的任务是什么,你作为员工的角色,只要不违背仁义道德,不侵害他人的利益,有些事情需要去做,更何况你所谓编纂会议记录这些事情实际上也是有利于他人,有利于集体的。
我们要按照规律做事,公司也有公司的做事规律,不是吗?
我们做事寻求的是内心的清静,你换不了工作,又拿“实事求是”去框自己,去钻牛角尖,我昨天还提到过,任何一个道理都要懂得它的适用边界,如果你想把一个道理应用于所有情境,那就是虚妄。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42541/8d597f4a0e9abe9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