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把自己的情绪完全安放好的人吗?
一大早,微信提示音就把刚准备睡回笼觉的我叫醒。还没完全适应放假作息,6点半依然醒来,好不容易酝酿出睡意,就被吵醒,起码的起床气还是得有的。一顿操作猛如虎,摸索出手机,点开微信,顿时睡意全无,心里极度惊讶,接着就是升腾起了强烈的疼惜。
不知哪位文人曾说过,完美的人的不完美才是完美。说人话就是人无完人。为啥我心里疼惜呢?原来我一直认为是情绪粉碎机的一位好友,今早居然发了一个特别丧的朋友圈,而且刚刚私信给我,约我啥时见面聊聊。一直以来,我的这个好友都是我的榜样,从我们学生时代相识至今,她都行事端方、不愠不恼,开心的时候她也不会笑崩失态,伤心的时候她会沉溺书海,用阅读和写作消解自己的情绪。她并不排斥集体活动,各种运动、小女生的小八卦小心思她都积极参与。谁有烦恼,她都会和风细雨地陪伴开解,更何况她的开解非常有效果,出的主意也是最没有攻击性最合理的。她有着超越我们那个年龄的从容,加入着我们,融入着我们,理解靠近着我们,在我们的小圈子里,她自成风景,各种聚会都会叫上她,她已然成为我们的港湾。
既然是港湾,那就只能让人停靠。时间长了,大家慢慢习惯了有事找她,有苦找她,有难找她。朋友之间的相处,一开始的框架很重要。出场的背景音乐也很重要。她和我们初相识,就是一副知心大姐的样子,哪怕她比我们都小,可谁会去查身份证呢?我们默认着她的大姐人设,她也在这样的标签化设定下真的成为了“大姐”。
我和她也经常私聊。话题更多的是我们这五六个人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更多的是生活的烦恼、工作的瓶颈。当然,我倾诉的多,她抚慰的多。作为这个小群体的二姐,我习惯了当个二传手,把小姐妹们的事负责搬运给“大姐”,她会像一个大家长一样统筹安排。我从来没意识到或者是去想过,我真正应该怎么当好这个二姐。因为有“大姐”在,我就真的甘之如“二”了。别说,还挺名符其实的,真二。
“大姐”之所以成为“大姐”,除了她的性格外,她的工作、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事业也发展得很好,成为一名才貌双全、人人称羡的高管。外人看来,她是“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人间完美。可我这样后知后觉的“二姐”,曾有一次和她一起spa时,看到她洗净铅华后的脸上的疲惫和眼中一闪而过的泪滴。只是我当时自己正为眼睛结膜炎所困,问了她一句:你也有结膜炎吗?她立刻点头。然后就是嘻嘻哈哈地嘻嘻哈哈了。
谁能没有烦恼呢?我们几个人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大姐”自我成长的能量抚慰,享受着“大姐”春风化雨的无条件支持,我们依赖着她,需要着她,索取着她,却忘记了我们能给予她的只有“依赖、需要和索取”。她在我们这个她最在乎的小群体中是“小太阳”的存在,可她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小太阳”啊。我们遇到的困难、遭遇的痛苦、经历的煎熬“大姐”都不会少。她是该怎么消解呢?除了阅读和写作,她还有什么排解渠道呢?我的一个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同事告诉我,他们还需要定期去找督导,我们的“督导”是“大姐”,“大姐”的“督导”又是谁呢?
想到此,我立刻从床上弹起来,回她:你在哪儿呀?我来找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