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暑假之前,我在众多纷繁复杂的课程广告狂轰滥炸之下,选出了2个最感兴趣的,一个是科学实验课,199元,20节课,宣传的是按要求上完退100元,相当于99元;另一个是编程课,158元,包括4本书+25节在线课。
实验课是娃肯定喜欢的,之前我就买过做实验的材料(文末有链接),让娃爸带他玩,后来他自己就能看操作说明做了。
课程安排是这样的:
而编程课是现在最流行的,也是将来的时代不可缺少的。
我犹豫了2天,后来和娃爸商量。娃爸果断说:买实验课。我问为什么?他说,编程这东西更新换代得快,又总得对着电脑,孩子还小,晚一点儿再学也不迟。
于是,我就花了199元买了实验课。课程是有年龄区分的,我选的是7-9岁。付钱后,很快就收到了材料盒,诺,就是这样的。
加了班主任老师微信,建了班级群。然后,7月6号开始上课,到现在为止我们上了11节课。
上课的方式是这样:
每天晚上7:00,课程视频和学习课件会在公众号和班级群发布。
这是课件。
然后就看视频,一般都是5分钟左右。
准备材料,做实验。有的实验操作简单,娃自己就能做,有的操作虽然不难,但是不一定能成功,就得娃爸出马。
这是我们的实验成果。
把实验的过程拍照,记录,按链接和要求打卡。
这是我们的实验过程:在鸡蛋上面放了一本厚书。
钉子的平衡。
指导孩子画原理图,交作业。默认做实验是娃爸的任务,打卡和交作业是我的任务。
具体说说我的感受和体会。
1.家长的投入和付出是巨大的。
请原谅我用“巨大”来形容,是想引起大家的关注。我的切身感受是,这个课不像之前买的国画课和唐诗课那样,娃自己就能操作,大人可以偷懒,刷刷手机什么的。
这是国画课内容链接:《学国画+背古诗+陪娃神器+打发时间,我最近选的这个深得娃心!》
这是唐诗课(吐槽一下,更新有点儿慢,我家娃都看完了,急得催)
这个课,全程少不了家长,一个家长还不够。看起来5分钟的视频,全部按要求完成,至少得40分钟。
经常是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咱们一做,就达不到视频里的效果,有时候甚至就是失败。
从准备材料开始,有的物品娃可以自己拿取,但是有的没有现成的,就得家长帮忙找,或者想办法替代。
实验过程中,很多步骤娃自己做不好(我家娃是这样的),得娃爸帮忙。因为实验有时就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还得拍照呢!
做完实验以后,娃倒是能收拾残局。但是原理图得大人看了,理解了,讲给孩子听,指导他画出来,才能交作业。
最后说的退100元,是要按照要求和时间,完成打卡和作业,才可以的。
而打卡和交作业,是限制在24小时内。也就是说,今天晚上7:00放出新课,必须在明晚7:00之前完成打卡和交作业,否则影响得分,最终会影响返还学费。(因为我们刚学了一半,我也不知道最终能不能兑现返还100元)。
这是我们的打卡。
这是我们的作业。
2.学什么都要付出行动,认真对待。
原来我给娃买过,也组织过实验的团购,都是玩个热闹、有趣,打发时间。
现在不同了,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还要画出原理图,真的不容易。我估计要不是有娃爸这个理科生,我肯定搞不定,尽管课程有讲解课件,我还是弄不清楚,更别提怎么给娃讲清楚,怎么指导他画原理图。
PS:这时候就得夸夸老公,给他戴戴高帽,激发他参与娃的教育的积极性!
这11次实验,我几乎都是全程参与,前面几次比较简单。有一天娃爸出差,我带娃上课,做的是会跳舞的牙签,就是前面那个截图的课件。开始,我觉得很简单,就没插手,自己歇着。结果娃几次都没成功。我出手了,可还是不成功,想着不行就等第二天娃爸出差回来再做吧。后来我不死心,一遍一遍试啊试,终于成功了,还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有一次做奔跑的彩虹,乍一看实验顺利,但是在研究原理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地方含糊不清:
实验给出的原理是,颜色轻的分子,会上升得快。但是这个颜色轻的分子,是指颜色轻(比如:是黄色,而不是黑色),还是颜色的分子轻(我理解,不一定颜色轻的,分子就一定轻)。
所以,这个实验我存疑(因为没人给解释)。
那天做在水里跳舞的小人,我们的笔不符合要求,几次都不成功。后来娃爸居然把小人画在塑料薄膜上,“完成”了实验。
开始我还以为他只是使用了替代的方法,后来琢磨着不对。于是让他改天买了白板笔,重新做这个实验。
昨天做不漏水的漏斗,也是看起来成功了,但是我留意到,视频中的瓶子里,只漏进了很少水,我们做的实验,瓶子都快满了,才不漏水的。
我向娃爸提出了质疑。
娃爸被逼无奈,只好重新做。这次成功了,并且发现,关键在于,瓶口必须被气球包紧了,如果不紧,漏的水就多。
3.任何群体中都有榜样,都有做得好的人。
每天班主任都会挑出一些优秀作业在群里展示。开始的时候我没在意,后来仔细一看,有些原理图画得真是认真、漂亮,明显看得出,人家的态度,就是把这个当成了一件事去做,不是在糊弄。
再看看我们的原理图。
绝对值得我们学习。
于是,我也见贤思齐,向人家学习。每次实验完成之后,都和娃聊一聊,努力激发他去观察、去思考,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
比如:做不漏水的漏斗,就追问他为什么,怎么想的,让他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测,即使不对,也是思考。而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比正确的答案还要重要。
最后,说一说我体验这个课程后的感受。
课程设置,还算合理,以小见大,小实验,便于操作,但是里面蕴含的道理不简单。
有视频,有讲解课件给家长参考,也算配套齐全。
被逼着完成,虽然把人绑得死死的,但是也确实在客观上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这段晚餐后时光,是很好的亲子时间,全家出动,孩子一定是没意见的,哪个孩子不愿意爸爸妈妈都陪着他啊!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我作为消费者,觉得应该能够解决、做得更好的。
1.刚开始的时候,课程资料不能按时上传,后来得到了改善。
2.配套的材料包并不齐全,很多材料要自己准备,比如:我前面提到的白板笔。东西不值钱,但是麻烦,我觉得这些材料应该全部配备。如果是为了成本问题,完全可以少退学费,不退100退50。要知道,既然已经付199元购买了,说明钱不是最大的问题,家长只想得到更好的服务。
3.有的实验做不成功,课件讲解还不够清楚。有的时候,一些细节咱们不留意,如果课件不讲,就影响实验的完成。
4.班主任的存在意义不大,就是每天按点在群里发课程和交作业的提醒,其他问题基本得不到解决。
5.打卡设计有bug。
明明是课程发布后24小时内完成都可以,但是有一天晚上我不舒服,就没打卡,只留了照片资料,想着第二天再打也行。第二天一早在去医院的车上打的卡。
结果晚上学了新课再打卡,就显示当天已经打卡,不能再打了。我问班主任,一直没给回答。我问工作人员,说:打卡是系统默认的,一天只能打一次。我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回答:要么在朋友圈打卡,要么推后一天打卡。注意:也就意味着,一次推后,就得每天推后了。万一哪天一忙给忘了,就惨了!
6.课程不课程的,好像没什么意义,他们只是发一个视频和课件,其他的全靠家长。这也是惨遭我老公吐槽的一点:你说你买了这个课,除了把咱们都绑着了,有什么意义呢?又不是现场课,也没人给答疑解惑。
我总是说:嗨,人家省成本呗!你在外面上一节实验课,都得200块钱呢!
综上,如果你作为家长,有时间和心力,又愿意陪娃一起玩、一起学,考虑到价格还算公道(尤其是如果真能返还100元学费的话),可以买了学一学。
如果你是一个对服务要求很高,十分关注消费体验,对老师依赖较强的家长,那也许不是很适合,谨慎购买。
这是实验材料包链接。《寒假到了,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做STEM实验吧!10个实验+所有材料=159元!》
这是实验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