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晓风知非持赞福利社点赞评论专题读书简友广场
《孟子》(五)滕文公上篇1——言必称尧舜②:逐字稿2

《孟子》(五)滕文公上篇1——言必称尧舜②:逐字稿2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3-03-10 19:38 被阅读0次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章。

    “滕定公薨”,就是滕定公去世了,滕文公的父亲去世了,“世子谓然友曰”,然友是世子的一个老师,世子就跟然友说,“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孟子之前跟我在宋国的时候聊过天,我一直都没有忘记他,“今也不幸至于大故”,今天我们遇到这样的,大的父亲的病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我想请您去问问孟子我应该怎么处理,然后再来做。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然友到了邹地去找孟子了。孟子说“不亦善乎”,说您能来问我,我觉得很高兴,这是一个好事。“亲丧,固所自尽也,不亦善乎”,绝对不是说滕定公死了这事不亦善乎,是说你们能来问我这件事,我觉得很欣慰。

    然后父亲去世了,“固所自尽”,核心的一个要诀,就是尽自己的心,尽心是很重要的。“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这个是《论语》当中有过的话,就是活着的时候你以礼侍奉他,死了的时候你以礼安葬他,再过后你可以用礼来祭祀他,这就是孝。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因为我是一个平民,我没有学过诸侯丧葬之礼。“虽然”,注意哦, 古文当中的虽然,在这其实是但是的意思,虽然就是但是。“吾尝闻之矣”,我曾经听说过,“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就是一般服丧要服三年。

    什么叫“齐疏之服”,大家看《论语》当中,有一段叫作“子见齐衰者”,齐就是穿着那种缝了边的粗布衣服,是一种孝服。衰就是连边都不缝,是一种重孝,齐衰者就是穿着重孝的那些人,孔子遇到这样的人,都会站到路边给人让路,讲究礼。“齐疏之服”就是你穿那些粗布的衣服,缝了边的粗布的衣服。

    然后“飦粥之食”,飦是稠的那种粥,叫浓一点的粥。然后粥是指稀一点的粥,就喝粥吧,就别吃米饭了。然后“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从天子到庶人,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就是然友回到滕国以后,然后就定了,说国丧三年。“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滕文公的父兄、百官都不愿意,因为你知道服丧三年是个很麻烦的事,在孔子那儿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说三年之中稻谷都长了那么多遍了,世界上发生了那么多改变,我们这影响效率,不能干活,这很麻烦。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呢?我们的宗国鲁国,因为滕国在鲁国旁边,说我们的宗国鲁先君就没有这样做,然后我们的先君也没这样做,你爷爷去世的时候也没有服丧三年。然后“至于子之身”,到你这儿,你反了,你不按照他们的方法来了,这不行。

    “且志曰”,就是记载上说,志是记载,记载上说,“丧祭从先祖”,就是你要进行丧祭,你别听外人的,你看看你的先祖怎么做的。“曰:‘吾有所受之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我就可以说这是我继承下来的,所以咱们就按照之前的做法不行吗?可能是服丧一年或者怎么样。

    然后谓然友曰,滕文公就跟然友说,“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你看到滕文公这时候有点心虚,他说他很善于自我批评,他说我以前没好好做学问,一天到晚的喜欢驰马试剑,就是喜欢学武艺。

    然后今天你看,到这个状况了,父兄百官都对我不满意,“不我足也”,就是对我不满意,然后“恐其不能尽于大事”,我觉得丧事恐怕办不好。大事就是指丧事,可能办不好,您麻烦帮我再去问问孟子。

    然后然友就又去问孟子,那时候幸好邹地和滕地离得比较近。“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孟子说,说得对,有道理,这个事你不能求于别人,这个事是你自己的事。“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冢宰就是国相,如果国君去世了,他的儿子要把这个朝政,让冢宰来负责。

    “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就是孔子说,如果一个国君去世了以后,要把朝政让冢宰去负责,然后你这个继承人每天就只能喝粥,面色要黑沉。就是你不能高兴,你父亲死了你怎么能高兴呢?面色黑沉,即位而哭,不是说继了这个皇位而哭,而是只要你走到孝子的位置上就要哭。

    如果你在农村参加过葬礼,你就会知道,如果你到了孝子的位置上,你要穿上隆重的丧服,往那儿一跪,或者一坐,你就该流眼泪了,你就该哭了。因为那个就是即位,“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这样的话,那些叫作父兄百官的人,他就莫敢不哀。为什么呢?因为你“先之”,就是你自己先做了表率了。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者矣”。就是你倡导什么,底下的人一定会努力地朝那个方向做得更多。“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这是孔子的名言,君子的德行像风一样,小人的德行像草一样,草是跟着风走的。

    “是在世子,然友反命”。这事完全就在世子本人,别人说多了也没用,然友回来就告诉滕文公。“世子曰:‘然,是诚在我’”。我觉得这一章就应该叫是诚在我,这事就是在我身上。

    “五月居庐”,庐就是凶庐,如果家里边出了这样的丧事,你就不能够再住在豪华的宫殿里边了。在外面搭一个临时简陋的棚子,就住在那里边就行了。到今天你看我们很多地方,过那种丧事的时候也会搭一个大棚子,这就是类似于古代的凶庐。

    然后,“未有命戒”。没有发布任何的政令,也没有发布禁令,这个命是政令,戒是禁令。“百官族人可”,百官族人觉得这个年轻人懂礼,可是赞同的意思。“谓曰知”,知就是知理,说这个年轻人滕文公知礼。“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等到葬礼的这一天,四方人都来看,因为这是大事,滕定公要进行葬礼了,滕文公面色特别的悲伤,哭泣得非常哀痛。

    最后这句话我觉得转折得太离谱了,“吊者大悦”,就是其他的人看了以后觉得高兴。“悦”不能理解为高兴,就是满意,大家一看,满意。为什么吊者会大悦呢?大家如果去读《世说新语》,你就能够特别深有体会。

    《世说新语》当中,像王戎、阮籍这些人,他都是在葬礼上会受到别人的挑剔,就大家会觉得他不懂礼,不守礼。因为葬礼的时候,是很难得的公共话语空间,就大家终于围在一起了,可以就一些事情指指点点发表讨论了。

    所以很多人在葬礼上,一定要表现得足够良好。你作为一个国君,不要被孟子说“望之不似人君”,你不能什么都不懂,你需要做出一副懂礼的样子,这就是把葬礼仪式政治化,变成一个表演的舞台,让周围的人安心,说我们新一代的国君是非常有希望的,所以到最后叫作吊者大悦。

    如果一个人临丧不哀,就像孔子讲一个人临丧不哀,就不知道拿这个人该怎么办。这人在他们家发生这么大事的时候,他都不会哀痛,那说明这个人心中根本不会有父兄,不会有父兄就不会有家族,没有家族就没有天下。一样,这是一个涟漪状的荡开的这种感觉。

    所以也有人讲过说,你看滕文公在这儿,这么认真地去多次请教孟子,说一个父亲的去世才能够代表着一个儿子的成熟,就是儿子一直觉得没有长大,因为前面挡着一个父亲,他和死亡之间还隔着一层,所以他觉得自己始终有人庇护。但是当父亲离世了以后,儿子可能会在一夜之间长大成熟,滕文公将要肩负自己身上的重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五)滕文公上篇1——言必称尧舜②:逐字稿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wm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