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人挖井,每挖到一处,没挖几下他就放弃了,又重新寻找新的地方从头开始,结果又挖了一半,当快要挖到出水的时候,他又放弃了,不断重复,劳累而终。
小时候读到这个故事时,老师讲解说: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废,再坚持一下,下一步有可能就成功了。现在再次看到这个故事,有了新的认知:或许这个人更多的不是劳累而终,而是身心俱疲而终。挖井人失去的不仅仅是即将体验的水的甘甜,还有自己的信心,对自己,对生活的信心。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班里总有学习成绩特别好的人,我们现在称之为学神。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等大家都上三年级了,知识都是新的,好好努力,一定也能与学神比肩。三年级,四年级。。。都读完了,学神还是学神,学弱还是学弱。年级前三的排名基本没有更换过,到后来的初中、高中也基本是这样的情况,年级前几,总是被那几个人霸占着。
这些学神,基本上没有不好的功课,门门功课都好,好的令人发指。除了学神们自身努力外,他们更擅长帮助自己体验更多微小的胜利,这些看似微小的胜利,带给他们信心,一直勇往直前。
成功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比如我国著名的作家沈从文,写文章很好,研究历史文物也同样很有建树。仔细一想,古今中外的名人异士,都不仅有一个称谓。提起毛泽东,大家一定会在脑海里冒出一句话:我国伟大的领袖,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等等。
如果一个人成功过,可能他还会再次成功。尽管我们想反对,但想想现实社会确实如此。比如,你是一个大老板,有两个人来找你投资,若其他内在和外在条件都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前者在某些方面已取得过成功,而后者还没有任何成果。我想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亮点。
上面的例子只是假设而已,事实上会有很多因素的影响,或许你的热情,又或许你的信心,都会成为你逆袭的亮点。
我们在教孩子学走路,学说话或是学习一样新东西的时候,我们都是鼓励,耐心,他们成功的次数越多,后来的成功就越多,因为我们在帮他们体验更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胜利,给他们信心,即使有失败,他们还是能够再次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
我们也该如此对待自己,我们都是第一次做人,很多东西都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请多一点耐心和鼓励,像帮助孩子们学习说话走路那样帮助自己体验更多次微小的胜利。
我们可能不如父母口中他人家的孩子聪明,也不如工作单位业务能力极强的那个同事。但是请相信:我们虽然不聪明,可我们既不笨也不傻,很多事情通过一次次微小的胜利,最终还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在工作中做好每一个项目,获得老板的肯定;遇事不找理由借口,懂得理解、体贴,负责,给父母妻儿一次次安全感、幸福感等等。
帮助他人体验更多微小的胜利,也是帮助自己。因为利他等于利己。
愿我们每一个人不负时光,未来可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只要开始,都是最好的时光。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