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样教语文》读书笔记3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样教语文》读书笔记3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 青箬笠0 | 来源:发表于2023-02-17 19:47 被阅读0次

      在这里,余老师整理了不少资料。想到自己竟然从没有真正了解歌行体。下面是从网上查到关于歌行体的资料。

    “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古代乐府诗的一体。后从乐府发展为古诗的一体,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

    “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歌行体有除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还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十五从军征》放在一起,可以体会一下汉乐府与歌行体的不同。

    这首诗,余老师设计的活动是懂内容,清结构,品人物。

    一、朗读,读懂课文内容

  学生读课文,老师指正。老师读,学生听,听读音,语速,语气。

    老师补充注释。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补充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疏通课文,要能够做好补充注释,既能解决学生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难字难句,又不能让学生失去锻炼翻译文言文的机会。补充哪些字句,要用心。

    二、朗读,读清全诗思路

    这里有个细腻的朗读指导。

    “第一节:咬准动词,节奏稍快,表现狂风袭人的紧张气氛,仿佛身临其境一样。

    第二节:读的时候要有缓有急,表现出诗人焦急的情态和无可奈何的心情。特别要读好“叹息”一词。

    第三段:读出层次,要一层深一层地表现诗人的暗淡心情和沉重愁虑。

    第四段:声音洪亮,读出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读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这个朗读指导值得好好品味。

    学生朗读品味,教师指导。

    多角度理解文章思路:可从“概说段意”的角度来理解全诗思路;可从“作者心情”的角度来理解全诗思路;可从“文章结构”的角度来理解全诗思路。

    (多角度表达对课文理解,既是文章理解,也是语言表达,还是思维锻炼)

    三、朗读,品评人物形象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品评人物形象--根据课文来说话,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诗中句子说说自己所感受到的诗人形象。

 

相关文章

  • 凄苦,杜甫生命的底色

    ----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悟(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月29晚 一连几天的开会,准备,身体是很敏感的,眼皮都在抱怨着,就连晚餐都嚼着没有一点味道,只想尽快回到自己的小...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已到秋深,狂风大作,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在江面上乱飞,飘到了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目标 一:读,诵,感知诗意。 二:读,品,赏析字词。 三:读,悟,体会感情。 重点:目标一二 难点:目标三 方...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是谁,愿经孤独的苦难,为我们今天的幸福披荆斩棘?是谁,愿以无声的语言,惊醒世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又是谁,在千...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毁其房屋,坏其电脑,丢其资料,空乏其身,使其负疾于身,方能时来运转,增益其所不能。 故若想...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 今天来写一写我养盆栽的经历吧。 二 第一次接触到盆栽,或许是在高一的时候?我记不清了。我一直都非常喜欢向日葵,...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样教语文》读书笔记3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am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