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感觉

作者: 西山居客 | 来源:发表于2019-07-23 09:25 被阅读53次

    按语:终于将仅个人可见的6篇补缀齐了。感觉文集终于完整。

    城市感觉

          九月中觅得一书——《世界半个世纪的行走与书写》,是我极为得意的一件事。这本书的作者简﹒莫里斯是国际记者,原名詹姆斯﹒莫里斯。改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卡萨布兰卡做变性手术之后。这本书描写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城市,这一支笔,从欧洲写到亚洲、非洲和美洲,从传统的西方国家写到冷战时期的苏联和东欧,甚至写到落后的存在奴隶制的非洲国家和拉美。从开始我就很想知道,这样的书是如何写法?而且,作者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从男性变为女性。是怎样的视野和视角,才可以写这样的书呢?

    城市感觉

        我得很诚恳地承认,这本书我看得极慢。翻译的水平并不算好,看起来很艰涩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你无法看得很快,因为作者放了很多内容在其中,有关历史、文化、审美和社会制度,你无法跳过这些只当作一本游记来看。这里太多的内涵,而且从50年代到90年代,这中间颇能看到一些国家建高楼、起大厦,最后楼塌了。时间跨度,地域跨度,政治跨度,作者的广度和深度,注定了这是一本必须慢慢看完的书。

          大家是否认为这本书很艰深?完全不是,作者其实一直在一个角度上无限扩展,就是她对一个城市或者地区、国家甚至一所学校的感觉。她往往从最细微处写,比如写冷战时的东欧,竟是从旅馆开始写起,写到他找到的曾经的望族,现在住在地下室的老妇,就是那样细微,你却可以清楚看到政权和意识形态的更迭对人命运的直接影响,可以清楚看到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真实状态。是记录,也是透视。看这本书如同和一个见多识广的人的对话, 慢慢的,你可能会忘了她跟你说过的大量内容,但是你会记住她观察、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以前看了不少林达的书,时间久了,可能就会忘记大部分内容,但是作者观察和阐述的角度会铭刻于心,看历史、看政体、看文化的方式,是林达作品的精髓。

          这本书阅读战线太长,到现在也没有完全读完,但是却慢慢开始思考:如果莫里斯看到今日的世界,她会做怎样的描述?今日的伦敦、纽约、北京?如果按照莫里斯的角度梳理一遍自己去过的地方,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认知。

    城市感觉

          我一直很喜欢北京,这也让很多朋友不解。以前在上海生活过不短的时间,上海的精致和城市管理水平确实是首屈一指的。人际关系也更西方化一些,而且,如果想在国内找一个女性相对受尊重、有权利的地方,非上海莫属。相比之下,北京似乎是混杂的,南来北往的客,让你听了就觉得无限放松的老北京腔儿。你在嘈杂的街道上走,在逼仄的小胡同里走,有时会赫然发现一个跟久远的历史紧密相连的标志。前两天去一个胡同看四合院,后来发现旁边居然就是北京大学的旧址。记得有一次在植物园里迷了路,不知走到哪里,竟看到一个人的墓碑,这个人的名字我还是忘记了,但是知道他是在民国时期开始致力于中小学教育的。经历文革,已经尸骨无存,此处仅是纪念的碑刻。是的,在北京,你时不时会和历史撞个正着。这样的相撞多了,你就会想很多看似无用的事。人生往往是在最无用处最广阔。这个感觉是上海不曾给过我的。上海是现世的繁华,北京却给了你一个很大的时空。北京人身上总有种不太在乎的劲儿,但是具体到生活细节,又有很在乎的劲儿,吃一碗炒肝儿可能都得专门去一个地儿。这样的反差多了,北京人的幽默感似乎浑然天成起来。那种懒散,那种认真,那种似乎什么都见过,即便什么都没有拥有过却富有四海的劲儿,让人印象深刻。我曾经去过一个比较偏的市场,很认真听那里的人看东西、讲价钱,就那个语言水平,真的很难再现。那么活泛,那么满不在乎,又那么讲究。时下很多用北京话写的作品太贫太油滑,相比之下,我觉得是老舍的好。北京人对人世的尊重有礼就是在那个看似不在乎的腔调之下。

    城市感觉

          记得有一年有朋友从美国回来,看着我的车在雾霾的街道缓步前行,说你到底喜欢北京什么,我还真的不是很能说得清。后海是好的,香山是好的,皇家园林是好的,那么多文化人儿是好的。可是这些不是最根本,我爱这里,也许还因为这里出产自在。你终将从对外界的审视转为对自己的审视,你也终将从外界的那个自在中看到自己自在的方式。你不去喝茶,不去溜鸟儿,不去侃大山,但是你最终和自己握手言和,然后好好地在余生自在下去。这也许是我在这个城市里所得的。

          写了这么多并没跑题这基本是莫里斯式的叙述方式,当然没有她的广度和深度。如果我们一定要像莫里斯在时间维度上描述一个城市的话,需要加上更多,比如2017年的北京。要的不是录影,而是一个时点的照片。最后有几幅这样照片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出些意思来。怎样来,怎样发展,又可能怎样去。于是历史和空间感就出来了。

          当我有一日终离开北京,也许我会忘记那些景致,北京予我的感觉,会挥之不去。那不仅是岁月,也是生命之河流动的声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城市感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bn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