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和艺术上有大造诣的人,往往天性都偏于多愁善感。正是因为有善感的灵性,面对大自然万千风物,才会“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才会描画出万千风情。
但是纳兰的好处,绝不仅止于是一个多情细腻的文人和情人,像柳永、秦观、晏几道等人那样;他更是一个学养深厚、人性淳厚而武艺精湛的精英男人。
他自拜于当世名儒徐乾学门下,在老师的要求和指导下主编《通志堂集》,这是一部荟萃儒家经典的经解类书。我们读纳兰词,常常会读到众多应用精当的典故,这是与他涉猎广泛且记性超人分不开的,如《浣溪沙》一阕: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其中所描写的“赌书泼茶”这一往日生活情景,很显然是效法李清照赵明诚夫妇的生活趣事之所为。
又如众口所传的那首《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其中更是运用了班婕妤《团扇诗》、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等典故。
再如《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此中就用了书生裴航得遇仙女云英、嫦娥悔偷灵药以及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三个典故。如果对这些故事毫无知解,也就很难读明白纳兰词了。纳兰性德在二三十岁尚属青涩的年华,能有令汉文人也叹为观止的深厚文化积累,和自然天成般的艺术造诣,不能不说是个异质异禀的人。
他的异质异禀,也表现在他的情深似痴。而这情痴,不仅仅表现在爱情上,友情也是一样。
他的朋友,多是汉族落魄的知识分子,既有年龄相仿的张纯修等人,也有大他二三十岁甚至更多的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等人。忘年的友情,在门第的悬隔之下,只能由深刻的人格魅力促成。纳兰的好处,超人的才情之外,更在于他的无与伦比的纯净。他是一生保有赤子之心的人,他见不得别人受苦。当时很多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流落北京,既无稳定收入,也没固定住所。很多人受过他的接济。有时他把这些人请到家里居住。他读书的渌水亭,就是文人谈经论道的集会之所;因他的存在,明珠府也一度成为落魄文人的避难所。他不但不要别人感恩,还生怕别人不肯接受,所以他先把自己放到很低。
且看他写给顾贞观的一阕《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这是与顾梁汾初识时写的一首词。当时顾贞观初来京师,住在一间小旅馆里。二人在徐乾学家相遇,分外投缘,唯一令容若耿耿不释的是,顾贞观口口声声叫他“纳兰公子”。如此意气相投,却总不忘他是个豪门出身。这豪门,有甚好处!盛意之下,遂成此词。说的是:我本也是一介狂生,又何必在意那出身的高下?我所喜好的是才情,可惜总无人会意。没想到我们一见就成知己!正是好年华,且让我们对酒高歌,以酒解愁。身世悠悠,不过偶然;高才遭忌,自古如此。细想来,一切其实都叫人后悔,不说也罢。从今订交,身虽经千劫,也不改易。只是人生无常,更长久的缘分,恐怕结在他生里。
顾贞观读了这词,一则感动:相国公子对自己竟是披肝沥胆;一则疑惑:年纪轻轻,何以有此身不久之虞?直到容若去世,才知道他对自己的生命之短长早有预感。
据说这首词,他的父亲明珠和康熙皇帝看了,都不高兴,因为他显然有一腔幽怨在其中。父亲想:出身高贵是多少人梦寐以求,你反倒不乐意?皇帝想:做朕的贴身侍卫,多少人引以为荣,你还敢抱怨什么?他们不知道,容若想要的是什么。他想要的,是爱、真情、自由、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只能说,他的主体意识太超前了。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一个人都将功名富贵视为标的,还有一些人,追逐他内心的理想,追逐灵魂的自在飞翔。而容若,爱既不能圆满,功业又无由建立,终日只是扈从皇上南巡北猎,同时兼职皇上的谈话对手。虽然打猎最能展示自己的武艺之高,谈天亦能彰显自己的学识之富,但自己想要的远远不是这个。康熙以为,他已经给了容若很多的赏赐和光荣,他已经做得蛮不错了;但是即使他自己,其实也知道,容若想要的不是这个。他们都是绝顶聪明的人,他只是更多的打着自己的算盘,他有这个资本,而容若就只能在心里郁闷。所以外在潇洒风光、尊宠无限的容若,内心有着不能为外人道的苦。“寻思起、从头翻悔”,也许这是其中重要一端。顾贞观在为容若所撰的“行述”中说:“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可谓深知容若者也。
纳兰容若是这世上少有的配得上“芝兰玉树”这说法的人。他早凋的生命留给世人无尽的遗憾和感思。
(全文完。作者:李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