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视野极限的一步步突破,认知的一层层深入,对于“基本物质”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断进行着更新。
“炼金大法好,发家致富宝”——术士布兰德(伪)
早期的四元素说和阴阳思想尚处于思维的想象,是当时环境下的哲思。
在其理论指导下,有人声称掌握了事物变化之奥秘。可点石成金,可呼风唤雨。
道行深的,甚至可穷极生死之变,沟通阴阳。所以,炼金术士有之,法术者有之,神婆卜士有之。
来源:游戏炼金术迷宫“我觉得不行”——波义耳(伪)
17世纪一位"炼金术士"开始怀疑四元素理论。
玻术士怀疑其元素理论中用的方法是否正确可靠;
怀疑其方法得到的结果是否可靠;
怀疑其结果中提到的元素数目是否可靠;
怀疑其提到的所谓元素是否真的就是元素而不是一种新的结合物。
这份小心翼翼又大胆的《怀疑派的化学家》代表了化学家和炼金术士开始分道扬镳,实验科学的理念开始成为共识。
来源:游戏魔法师沉寂许久的世界慢慢睁开眼睛,眼前是一群含着雄雄野心,手拿烧杯,高举火焰的化学家,一群试图撬开世界变化之门的魔法师。
“我不耍流氓,我讲剂量的”——拉瓦锡(伪)
随着实验理念的流行,化学家欣喜地发现了更多新的元素——那些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简单物质。
因为实验材料和手段的限制以及概念的含糊,这时的元素是包含着单质的。有气体的氧(氧气)、氢(氢气)等,也有金属的锰、钡等。
拉瓦锡不是发现元素最多的化学家,甚至他没有发现一种元素。
“在一个仿佛任何手拿烧杯、火焰和什么有意思的粉末的人都能发现新东西的时代——还要特别说一句,是一个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元素还没有被发现的时代里——拉瓦锡没有发现一种元素”
这位“近代化学之父”最为卓绝的贡献是将定量分析的理念推广到整个化学世界。
事物的变化除了表现为形态、颜色的改变——这一点易于观测到。
还有那些肉眼不易直接观测的,比如微小的重量变更。变化前后,是好像变重了还是没有变。拉瓦锡拒绝如此模糊的描述,他使用更为精确的语言——数字来描述自己的实验。
拉瓦锡天平拉瓦锡虽然不是元素的发现者,却是元素的解释者。实验与理论结合,元素世界开始向众人伸展其迷人身姿,吸引者一批批热血的青年。
“召唤!现身!”——道尔顿(伪)
随着元素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化学家对元素的性质也知道的越来越多。
道尔顿注意到,混合物中的不同气体相互不受影响。
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特定的重量,以氢重量为单位1,道尔顿整理了其他元素的相对质量。
相同的两种元素可以按照不同的比例结合成不同的化合物。比如碳和氧可以化合成一氧化碳,还可以化合成二氧化碳。在《化学哲学新体系》中,他提到:
“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元,每种化学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定重量”
之前仅活在思维推理中的德谟原子,在这一刻具象化,有了实体依托!
来源:游戏阴阳师虽然这份依托还不够直接,没有看到其真面目,还只能依靠其表现出的性质彰显着自己的存在。
“请23号到5号窗口”——门捷列夫(伪)
元素世界的成员越来越多,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和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限制。
因为研究环境的相互隔绝,沟通不畅,化学用语没有统一,大家都各说各的。元素的排列也是杂乱而没有规律(或按照各自认为的规律排列)。
天道有常,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间蕴含的“常”。
在其门氏周期表中,各个元素井然有序。有负责喊打喊杀,也有负责貌美如花。有的泰山崩而岿然不动,有的急性子片刻不得闲。合纵连横,演化大千世界。
元素精灵姜子牙得到了封神榜,可察天地间众神阶位,哪里有空缺那是一目了然。任你如何跳脱也免不了榜上走一遭。门氏这份周期表,让已显像的元素各司其职,也使那些还未被发现的元素精灵无所遁形。至此,东碰碰西撞撞的化学研究有了属于自己的指南针,变得有条理有方向。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们是信了”——爱因斯坦/贝兰(伪)
化学世界有条不紊地前进着,在一条小小的岔路口遇到了贝克勒尔和他的学生居里夫人。
居里夫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暗示了化学原子有其复杂的结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形状各异就能解释的了。
但是有的化学家却从中看出能量具有第一性,物质只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质疑原子论,质疑原子的真实存在。
为这个质疑争论画上终止符的是爱因斯坦和贝兰。
斯坦老爷子在1905年递交了5篇论文,其中一篇解释了布朗运动的本质和根源,从理论上找出了验证原子存在的证据。而贝兰,则是用实验证实了证据的存在,测量出了原子的质量。
别动了~眼好酸德谟先生的思维原子,无法得知其重量;道尔顿的化学原子,可以知道其相对质量;而现在,原子有了绝对质量,其真实性无可辩驳。在此刻,物质世界的根基前所未有地牢固...
新的征途(待定)
放射现象和电子的发现,让人有理由认为原子的结构比想象的复杂,不是简单的形状变化就能解释得通。这时,原子不再是那个不可分的最小物质单元,人类开始了追寻更基本粒子的新征程。
新的征程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