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成年人的时间像吸水的海绵,挤挤也出来了。
十一月份已经过了大半了,回顾一下这大半时间,很充实。第一周去黄冈参加半马了,第二周去长沙培训了,第三周去参加全国天兴洲徒步了,剩下这一周决定潜心做笔记整理,哈哈,八小时内求生存,八小时外求发展。
今天的笔记整理是蒙特梭利博士写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在樊登读书会来回的听了几遍,但听的过程印象不深,又买了纸质版的书。
这本书的重点讲到:尊重孩子的本能,所有的新生命它都有一个预定的心理机能,我们的孩子也有一个自己去成长的本能,他们通过方法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实践,而此刻我们很多的家长所做的是恰恰是阻碍他自己去探索。所以我们经常会忽略孩子的成长本能,我们忽略他们自己也有探索这世界的能力,他们有他们学习的可能性。
科学家表明一个三岁以前的孩子所学到的信息量是今后人生的总和,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我们会觉得三岁这还没上学,怎么学会了那多,但是三岁以前的孩子学会了说话,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看人际关系,学会了分辨秩序,学会的颜色等等。这个信息量是巨大的,而就包括一个孩子能够让自己手眼协调起来,你们不觉得这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吗?所以我们大人的学习能力跟孩子比起来相差太远了,我们用我们的速度去教这个孩子成长,远远不如他自己去探索来的快的多。
敏感期:什么是敏感期?比如说蝴蝶也好,在刚诞生出来小肉虫的时候,他是通过对光的敏感来判断那个地方有树叶吃的,他是通过光来判断的,所以不用教他,他会朝着有光的方向爬,然后等到这虫子大了他能后找到树叶了的时候,对光线的敏感性他就消失了。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孩子在他那么小的时候,他在嗷嗷待哺的时候,伸手乱抓的时候,或者去乱摸探索的时候,他是有他的敏感特性的,这一系列的行为动作过程,他都是为了学习这世界,探索这世界。甚至他们喜欢什么都抓嘴巴里去尝下,他就是在探索世界,感知这些没见过的东西,这就是敏感性。
秩序性:孩子特别重视外部秩序,他在放任何一个东西,它都要按照原来既定的,他看到的那个样子把它摆好,连家里来了很多的客人拖鞋,他都要按照他的方式摆好。孩子在做那些事的过程就是在模仿我们平时怎么做的,他在体会秩序感,体会自身的协调性,然后感知这个社会。
成人是如何阻碍儿童的成长的?当儿童能够自由的行走时,儿童与成人的冲突就开始了,成人对儿童有一种深深的防御心理,总是担心一些东西被破坏了,我们大人常常心安理得地说:不要乱跑,别碰我们大人的东西,别大声嚷嚷,可儿童开始走路后,像一个勇敢无畏的士兵这时父母出于防御心理,老想着用防护设施把他们围起来,而且大人们总喜欢潜意识地限制儿童的动手性活动,有目的性活动,还把成人的意志力强加给儿童,忽略儿童对成人的爱,父母这些行为是在潜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却给孩子带来了深刻的伤害,成人应遵循的方式是放弃自己的优势,使自己更适合儿童发展的需要。
孩子在探索的时候需要耐心,没必要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孩子慢慢探索慢慢发现也就会了。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节奏很慢,很多的家长为了省事直接帮孩子做了。这样也失去了孩子探索的机会,而导致孩子后期不愿主动去尝试。
在儿童之家教育:我们必须要给他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教育要求教师在精神上做好准备,教师必须时刻反省自己,摒弃专制,消除傲慢和发怒,变得谦逊和慈爱,并牢记自己的使命是去教育儿童的,避免以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儿童。
重复练习:我们发现孩子经常专注地重复一项活动,不受外界干扰,而且当儿童每一次经历这种体验之后,他们整个人是很开心的,充满活力的,他们一次一次的重复练习,在这样做并没有外在的目的,而是出于一种内在的需要。儿童根据内在的需要自由的选择他们喜欢的教具,每一种教具不仅是井然有序而且应该与儿童的内在需要相适应,只有消除教具的混乱无序和去掉不必要的教具,才能更好的激起儿童的兴趣和专注。
尊严感:儿童具有强烈的个人尊严感,如果他们因为不懂什么事而受到来自成人的责备和嘲笑,这会伤害到他们的感情,所以成人也应该把自己放在儿童的位置上,不要对儿童叫嚷和辱骂恐吓和嘲笑。
书写和阅读:儿童通过阅读的道理是循序渐进的,他们有一种天然的探索之心,会从音节到书写,再到阅读,如果过于匆忙对这些儿童解释书中的汉字,我们就有可能扼杀了他们探究兴趣和渴望,过早的强求儿童通过书本来识字,对他们没有帮助。
总结:①所有的新生命都有一个预定的心理本能,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也是有探索世界的能力,有学习的可能性的。
②当儿童能够自由行走时,儿童和成人的冲突就开始了,成人有一种深深地防御心,用担心一些东西被破坏,这些是潜意识地限制孩子的动手活动,有目的活动,还有的成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些潜意识行为给孩子带来深深地伤害。爱孩子之谋计之深远,我们成人无法把所有的危险都规避开,那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去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习得去适应社会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