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认知方法论二
这是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第二节,感觉的“原罪”2丨区分表征与实在。
读完第一遍后感觉非常难懂,然后我读了四遍,才把吴老师这节课的重点读懂,下面我来给大家解读一下,欢迎大家指正。
这节课吴老师讲的是“区分表征与实在”,开篇吴老师说“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幻觉专家,当你把思路聚焦在某件事情上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很可能在时时刻刻地给你制造幻觉” 。 比如 幻肢疼痛,那些失掉了胳膊或者腿的人,他们会产生一种非常真切的幻觉,感觉失去的腿或者手臂还一直存在着,有50%的人会感受到疼痛。
如果有战友读了我上一篇的解读《吴老师认知方法论第一节“真真切切的幻觉”》就会知道“大脑对身体的所有感觉就是一个信息的处理,它只能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不知道实际发生的状况”。
吴老师说,在哲学上,把这两个东西分别称作“表征”和“实在”。
手臂是实在,手臂的疼痛感是表征。大脑接收到的是表征,并不是事物的实在,我们不能被困在这些表征里。
记得小学的时候,我和同桌,因为一个图片,我说是绿色,他非说是灰色,我们吵的不可开交,第二天同桌还叫来了妈妈验证,同桌的妈妈告诉我,那个就是灰色。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喜欢绿色,并且胆怯去分辨它们,后来才知道我的同桌是红绿色盲,妈妈也是,母亲遗传给他的。
我们看到的颜色是表征,是视网膜收集,然后传递给大脑的,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错,但是颜色本身它就在那里,没有变过,只是看它的人不一样而已。
我们说话时,自己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头传播的,有美化功能,别人听到我们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家自嗨的时候觉得自己唱歌真不错,去K歌的时候,拿着话筒,一嗓子出去吓一跳,妈呀!我的声音怎么这样。对了,这就是表征与实在,我们的声音没变,只是传播介质变了。
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亲生体验也不全是真的,放宽心,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哦!原来是这样的啊,因为你的认知在升级,你在长大。“物是人非”就是这个道理,好好感受一下这个词“物是人非”,事物没有变,你在变,不要让外界的人和事蒙蔽。
以上是我的解读,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