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吴老师认知方法论二

吴老师认知方法论二

作者: 吕海燕55 | 来源:发表于2018-07-14 17:23 被阅读0次

       

吴老师认知方法论二

  这是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第二节,感觉的“原罪”2丨区分表征与实在。

        读完第一遍后感觉非常难懂,然后我读了四遍,才把吴老师这节课的重点读懂,下面我来给大家解读一下,欢迎大家指正。

        这节课吴老师讲的是“区分表征与实在”,开篇吴老师说“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幻觉专家,当你把思路聚焦在某件事情上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很可能在时时刻刻地给你制造幻觉” 。 比如 幻肢疼痛,那些失掉了胳膊或者腿的人,他们会产生一种非常真切的幻觉,感觉失去的腿或者手臂还一直存在着,有50%的人会感受到疼痛。

        如果有战友读了我上一篇的解读《吴老师认知方法论第一节“真真切切的幻觉”》就会知道“大脑对身体的所有感觉就是一个信息的处理,它只能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不知道实际发生的状况”。

吴老师说,在哲学上,把这两个东西分别称作“表征”和“实在”。

        手臂是实在,手臂的疼痛感是表征。大脑接收到的是表征,并不是事物的实在,我们不能被困在这些表征里。

        记得小学的时候,我和同桌,因为一个图片,我说是绿色,他非说是灰色,我们吵的不可开交,第二天同桌还叫来了妈妈验证,同桌的妈妈告诉我,那个就是灰色。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喜欢绿色,并且胆怯去分辨它们,后来才知道我的同桌是红绿色盲,妈妈也是,母亲遗传给他的。

        我们看到的颜色是表征,是视网膜收集,然后传递给大脑的,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错,但是颜色本身它就在那里,没有变过,只是看它的人不一样而已。

        我们说话时,自己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头传播的,有美化功能,别人听到我们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家自嗨的时候觉得自己唱歌真不错,去K歌的时候,拿着话筒,一嗓子出去吓一跳,妈呀!我的声音怎么这样。对了,这就是表征与实在,我们的声音没变,只是传播介质变了。

        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亲生体验也不全是真的,放宽心,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哦!原来是这样的啊,因为你的认知在升级,你在长大。“物是人非”就是这个道理,好好感受一下这个词“物是人非”,事物没有变,你在变,不要让外界的人和事蒙蔽。

以上是我的解读,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重新认识“意义”

    本周在复习吴伯凡老师的《认知方法论》,看到第四模块中吴老师讲什么是“意义”。吴老师对“意义”的定义是“认知的替代物...

  • 吴老师认知方法论二

    这是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第二节,感觉的“原罪”2丨区分表征与实在。 读完第一遍后感觉非常难懂,然后...

  • 读书笔记,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现实中的上帝视角

    知识大牛吴伯凡老师在得到开设的第二个知识付费专栏《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这是关于认知力提升的系列课程,定期整理该专栏...

  • 2019-01-31

    今天试听完吴伯凡老师《认知方法论》的两节课《原始舒适区=0认知》,《无知即极乐,认知即痛苦》。吴老师课程所阐述的观...

  • 用灯式思维解决问题

    这两天听吴伯凡老师的“认知方法论”,吴老师所讲述的我们所需要经历的认知周期:肯定-怀疑-肯定。 让我对认知的不断迭...

  • 既然“无知即快乐,认知即痛苦”,为何我们仍要追求认知?

    之前我曾写文章提到过,吴伯凡老师在他的《认知方法论》里面有个名句“无知即快乐,认知即痛苦”。据我的理解,吴老师说的...

  • 为何你始终原地踏步,止步不前?

    本文为学习笔记,内容原素材取自吴伯凡老师得到专栏《吴伯凡· 认知方法论》,此次学习的主题是“认知与范式” 1、做事...

  • 认知方法论-开篇

    接下来我会陆续的更新《认知方法论》相关文章,也是在学习吴伯凡老师《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课程中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 无知即极乐,认知即痛苦-复盘 2018.5.11 Day100

    今天看到吴伯凡老师一篇认知方法论《无知即极乐,认知即痛苦》,但看题目,就想看看吴老师对此问题有何高见,毕竟我们一生...

  • 记住了手段,却忘记了目标

    本文为学习笔记,内容原素材取自吴伯凡老师得到专栏《吴伯凡· 认知方法论》,此次学习的主题是“认知与供给” 1、在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老师认知方法论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my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