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定然会有不同的标准。但若想幸福常驻,最基本的条件,就得有生存能力。毕竟,活于人世的人谁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
或许,你正在享受着亲人的供养,不用工作也能衣食无忧。于是,你便甘于现状、故步自封,并憧憬着日子越过越好。但这时候,危机正悄悄地蚕食着你的憧憬,撕毁你的希望。鲜活的例子不妨从俄国著名作家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嫁妆》里找寻。
《嫁妆》里讲述了奇卡马索夫上校的妻子奇卡马索娃和她的女儿玛涅奇卡,住在一间封闭的小屋里,不与外界联系,没有朋友。她们长年累月就在窗门禁闭的小屋里,缝制衣服,给玛涅奇卡做嫁妆。结果缝制了那么多嫁妆,女儿却在少校去世,嫁妆被叔叔偷偷送完给香客后,还没出嫁就死了。
从这个悲剧中,我们不难看出,渴望幸福而又不能做出改变,一味地躺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故步自封,最终会因为外界的改变而让日子越过越艰难,路越走越窄,以至于被逼上绝境。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到底是什么逼死未出嫁的女儿的。
1.上校还在世的时候,缝制嫁衣就是母女俩生活的全部。正因为于此,便注定了渴望更幸福的生活完全只是遐想。
且看,尽管奇卡玛索娃就住在风景优美的莫斯科的一条小街上,但信奉基督教的她和女儿,除了耶稣升天节这天到街道上买够缝制一年的针线和衣料外,其余的时间就躲在家里,天天在缝制嫁衣,完全与外界隔绝了。
不难看出,玛涅奇卡是希望能嫁个好人家,过上更好的生活的。在父亲托去看望她们母女那人面前,尽管有少女的害羞,违心地说我不出嫁、绝不,但是说到出嫁,她的眼睛亮了,这就足以说明,她是渴望出嫁的。
这时候,因为有父亲的薪水及母亲的节俭,尽管家里还住着曾经做过官,因为合不了人而准备去修道院的叔叔,但她们除了维持生活,还是有钱缝制嫁衣的。当时,母女俩都认为,有了那么多的嫁妆,以后就能嫁个好人家,过上更好的生活了。
但她们从来没有想过,除了做嫁衣,她们还可以去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比如到外面去看看美丽的风景:比如为了活得更好,而去找一份工作:比如去结交朋友,扩大自己的圈子,为女儿嫁个好人家而有更好的选择。
母女俩依旧与世无争地在自己的世界里故步自封,这就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隐患,从而最终导致母女俩对幸福的渴望只能是遐想。
2.升为将军的父亲去世、嫁妆被叔叔偷偷拿去送给香客后,玛涅卡其愤怒,仍希望出嫁能改变命运,但她到底走出舒适区,这就注定了希望会破灭
做少校的父亲在升为将军一个星期后就去世,只剩下孤儿寡母,这就意味着女儿嫁好人家的砝码又减少了。更为让母女气愤的是,住在家里的叔叔因为好喝酒,进不了修道院,便偷偷拿嫁妆送给香客,让女儿嫁好人家的资本所剩无几。如此,玛涅卡奇明显地老了,看起来和母亲相差只有五岁。但她还是指望出嫁的,说到出嫁眼睛就有神采。
倘若这时候,玛涅卡奇能走出舒适区,到外面的世界去,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谋来幸福,她或许就不会绝望致死了。可因为有依附,父亲活着的时候有父亲养着,父亲死了,她又指望出嫁能给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因为过不上她想要的生活而死了。
从始至终,一直躲在家里缝制嫁衣的母女俩或许压根就没有想过,其实她们俩的幸福得靠自己去争取。其实,她们并不懒惰,亦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可她们却躲在习惯的舒适区里生活,如此,在她们的靠山倒后,希望破灭也就在所难免了。
结语
无论何时,与其被温水煮蛙,还不如走出舒适区,为活得更好而努力提升自己。
我的朋友小花是一名护士,她二十五岁嫁给了镇上富豪的儿子做媳妇。婚后,婆家的人都希望她辞职在家相夫教子,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工作。因为她想过有尊严的生活,不想依附谁,更不愿做寄生虫。所以医院有培训名额的时候,她还抢先报名。她常常说,工作是安身立命的资本,只要自己工作能力超强,就是一个人也能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如今,因为她的坚持,她不仅家庭幸福,而且事业有成,让人羡慕不已。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为了不被时代抛弃,为了让人生的路越走越宽,勇敢地走出舒适区,为活得更好而努力吧!毕竟,安于现状地躲在舒适区里,最终会被危机所蚕食。
![](https://img.haomeiwen.com/i8478310/ac8fb55c0b9b2f6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