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熟势力说
二、行为主义理论
三、精神分析理论
四、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幼儿还没有语言和思维
2)获得客体永恒性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前运算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到概念性智力阶段(运算阶段)的过渡阶段。又称为自我中心的表征阶段。在这一阶段,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在儿童心理上起着重要作用,词的功能开始出来,使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扩大了儿童生活和心理活动的范围。
1)以自我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2)泛灵论:认为物体都有生命
3)思维的不可逆性:思维定势,不会反推
4)缺乏守恒概念
前概念阶段或象征性阶段(2-4岁)
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或称象征性功能
儿童思维中的物体已经减少个别性,带有某些一般性、概括性
儿童不能掌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只有部分与部分的直接等同,因而他们常常运用的是“转导推理”( 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受自我中心化的影响,因而其只根据事物间在某一方面的直觉类似就作出概括或推广)
儿童的思维是“中心化”的思维,或称“自我中心思维”。在一个时间只能考虑事物的一种牲,不能同时兼顾两种特征;不能依据事物的客观联系和关系来解决问题,只凭自己的个别经验、个体意义的象征或所谓“信号物”进行思考,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直觉思维阶段(4-7岁)
直觉思维阶段是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的中间阶段。直觉思维的特点是它既能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观逻辑,同时又还受直接感知形象的影响,因此又称为“半逻辑”思维。
在年觉思维阶段,儿童的思维渐渐向现实靠近,神话故事式的思维成份减弱,儿童渐渐放弃了“自我为中心”的前概念,开始追求客观的认识。常常追究事物的因果关系,但仍然把无生命的物体,看成是有生命的。
(小结:从更多的研究 中可以看出,学前儿童并不像皮亚杰所设想的那样缺乏逻辑性或自我中心。当代许多研究者认为,皮亚杰之所以低估了学前儿童的能力,是由于他的实验中所呈现的问题过于复杂,以至于无法测出儿童真正具备的能力。
皮亚杰认为,在年龄较大的学龄前儿童相比,学前儿童更具有直觉性、自我中心和缺乏逻辑性,在这一点上他的观点显然是正确的。但同样需要明确的是:学前儿童能对简单问题或他们熟悉的概念进行逻辑推理;学前儿童在皮亚杰的认知实难中表现不佳,还有其它原因,而不是缺少认知操作能力 ———《心理心理学》第八版。)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可逆性
守恒
传递性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可逆性
补偿性
灵活性
五、文化历史理论—两种心理机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