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亲子沟通:儿童发展的理论(二)

亲子沟通:儿童发展的理论(二)

作者: 圆慧亲子关系与生命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21-02-15 16:23 被阅读0次

    一、成熟势力说

    二、行为主义理论

    三、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结构理论

    奥地利的西蒙.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

    本我:最低层,追求快乐原则,个体要求立即满足,而不会顾及现实的限制。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

    自我:中间层,追求现实原则,自我顺应现实,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满足

    超我:最高层,完美原则,超我是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渐渐形成的。

    同时,弗洛伊德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依次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口唇期:0-1岁,性感带是嘴、唇、舌、牙齿,活动是:吸吮、吞咽、咀嚼、咬

    肛门期:1-3岁,性感带是肛门、屁股,活动是:排泄或者滞留排泄物

    性器期:3-6岁,性感带是生殖器,活动是:手淫

    潜伏期:6-11岁

    生殖期:12岁以后,性感带是生殖器

    外部的一切冲突。埃里克森提出的八个阶段如下: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1.5岁

    (培养信任感。父母给予婴儿适当的、稳定的与不间断的关切、照顾、哺育与抚摸,婴儿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信任感。照顾不周或忽略婴儿的感受,婴儿就会产生不安全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1/1.5岁-3/4岁)

    (培养自主感。父母允许幼儿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独立探索的愿望,幼儿就会养成自动、自主的个性。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份批评指责,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产生羞耻感)

    3、主动感对内疚感(3/4岁-5/6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5/6岁-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12岁-17/18岁)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四、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五、文化历史理论—两种心理机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子沟通:儿童发展的理论(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up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