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得到APP陆蓉《行为金融学》第七讲 信息输出阶段的认知偏差--过度自信
这一讲,陆老师主要讲解了在信息输出阶段最容易出现的认知偏差“过度自信”,全面讲解了过度自信的定义、原因、利弊、影响因素以及怎样避免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的定义
自信是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程度,过度自信就是人认为自己比实际上更好。
比如问创业者一个问题,你的公司是否能够活过五年,80%以上的人回答能够,实际上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能够活过五年,也就是说创业者多数都是过度自信的。
实际上,正常人都是过度自信的。
过度自信的原因
根据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过度自信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过度自信的人会显得比实际上更聪明和强壮,这样有利于个体的传宗接代。
过度自信的利弊
过度自信让人更容易在社会中生存,但在金融市场,过度自信使人忽视风险,更容易犯错。
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
专业知识、经验、信息累积能够影响过度自信。
专家更容易过度自信,在处理简单的问题时,专家会处理的很好,但如果问题比较复杂,专家更容易过度自信。
经历过牛市的人更自信,经历过熊市的人更悲观,经历过牛熊的人则比较客观。
了解的信息越多,越容易自信,累积到一定的程度,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了,就会出现过度自信。
怎样避免过度自信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想避免过度自信,就是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角度做选择。
或者站在更高的视角俯瞰迷局。
感
信息输出就是决策,买和卖都是由决策所决定的,所以陆老师对过度自信讲解的比较全面。听后,感觉自己对过度自信的理解还是不是很深,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思
关于知识、信息、能力、认知。
学习知识、积累信息能够提升我们的能力和认知水平,如果没有知识,信息积累也不能为我们所用,知识比信息更底层,能力的提升没有天花板,需要不断获取知识和信息,但在某个固定的时刻知识、信息、能力是固定的。
认知则不同,认知是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对外界事物与自己能力匹配度的认识。
过度自信更多说的是认知程度。
知道和做到
知道相当于知识,做到相当于形成了能力,基于对自身的正确认知而完成了某件事情。
有人说知道和做到是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就是因为从学知识到形成能力,并根据自己的认知完成一件事情,这中间有很多道坎。
行
过度自信并不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如果过度自信,我们会比实际上更好,这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我们过度自信,我们会显得比实际上更好,我们会获得一些机会,如果这些机会能够反过来提升我们的能力,那我们的过度自信就是有价值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