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趁春色初至,关注慢心理,同赏草木芳菲。
文/编辑 by 李欢
图片 by 网络
暗恋桃花源记
闺蜜小N说,喜欢上唐诗宋词,只因为一个男孩。谁又不是呢。人不风流枉少年。
初中毕业时,男孩在毕业留言册上给小N写了一首宋词,后面还备注说:你的声音很好听。
小N当时看不懂这首词,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为了弄懂,放学后直奔书店,买了一本《宋词鉴赏辞典》,脸红心跳地翻到那一页。
十几年过去了,直到如今小N还能轻轻吟出这首词的大部分。
有时,文字好像淡白的梨花香,深深潜入年少时的暗恋,深入骨髓,黯然销魂。
那是苏轼的《水龙吟》。
"似花也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莹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多年后,小N邂逅那少年,当然,早已云淡风轻,物是情非,只是有那么一瞬间,她很想同他讲,那首苏轼的词。
不思量,自难忘
古代的时候,人们把诗词当流行歌曲来唱的。而最流行的永远是情歌吧。
最早的情歌,可能出自《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北宋最红的婉约词人,柳永先生,也多写儿女情长,所以凡水井处,即能歌柳词。这就好比今天,有手机就可以听《红豆》。
未说出的,已告别的,在路上的,相思,随着春花秋月,夏蝉冬雪,眠着月光,熏着金炉香,听着漏声,装进夜光杯里,又被柳莺唤起,最后在剪剪轻风里,在湖水边,江水边,海潮边,生生不息。
黄金屋和颜如玉
在古代,写诗做词确实是可以当饭票用的。科举中就曾经有诗赋这一科目。而许多诗人成名前后,或写诗,或润稿,在仕途一帆风顺前,可以成为一种经济来源。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形式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诗赋,唐高宗永隆二年(681)有人认为明经多抄义条,议论只谈旧策还是表现不出真才实学,建议加试杂文两篇(一诗一赋),于是开始了诗赋考试。
也就是说,因为当时考试比较死板,只谈论旧经文,总是老生常谈,大家也觉得没意思了,所以增加了诗赋,因为诗词是需要灵性和创造性的,也可以看出胸中的丘壑和人生的境界。大概是心中有万物的人,才能写出万物,才能有意境。
当我们读诗词时,我们在读什么
今天,度娘一搜,就可以找到任何的诗词。而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只保留着屈指可数的古诗词。倒是《诗词大会》和武亦姝曾经红了一把。红了之后,我们要做些什么呢?当我们在读诗词时,我们到底在读什么呢?
古代诗词里的感官感受非常丰富。颜色,形状,气味,声音,触觉,温度,读完之后,宛若画中。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孩子善于发现美,培养孩子的美术和音乐细胞,多读读古代诗歌就好了吧。
诗词总还蕴藏着着韵律,节奏之美,自然,万物,宇宙,乾坤之美。四时,节气,人情,风俗之美。历史,文化,人文,哲思之美。饱读诗书之人,除了艺术天分极高,胸怀也宽广,见识也丰富。处事不慌不忙。做事脚踏实地。正如《大学》所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读诗,在于体会,切勿死记硬背。如果死记硬背,是缘木求鱼,刻舟求剑,诗词之美荡然无存,只剩下记忆力的成就感。
最后,捧上我最喜欢的王维先生的三首诗。愿你拂去城市的繁华,夜的喧嚣,有一盏茶的时光,能重遇这久违的美好。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王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