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厂里,好学的南仁东还经常跑到其他车间转悠,除了小金工,他还学会了钳、铆、电、焊等多种技术。
1969年,南仁东所在的无线电厂接到了上级的指示:研发便携式小型收音机,厂长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他。
作为科研四人小组唯一会制图的,南仁东当之无愧地担任了收音机的外观形象设计。虽然这不是他的专业,也不是他的强项,但他设计出来的模具却精准到可以直接免测,他被工友们称为“巧手南仁东”。
而由他设计出的这款收音机,就是当年家家户户所熟悉的“向阳牌收音机。
1970年,南仁东所在的无线电组装车间从无线电厂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无线电企业,也就是后来的吉林省通化无线电厂。
刚分离出来的厂,马上就接到了一个重大任务,研制10千瓦的电视发射机。南仁东热血沸腾,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当时,南仁东周围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他们认为搞电视发射机难度太大,以他们现在的技术和条件根本不可能搞出来。但是南仁东一再坚持,他说服了对此有异议的同事,主动请缨,接手了这个任务。
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南仁东和他的小组成员就把10千瓦的电视发射机研制出来了,不但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由他主导设计的电视发射机外形还被吉林省公安厅评为第一名。
完成了电视发射机后,南仁东又接到了一个新任务,与吉林大学合作开发一款计算机。
当时的中国,计算机领域尚处于落后阶段,大部分人使用的都是机械手摇计算器。南仁东与吉林大学数学系教授以及中科院数学部委员王湘浩团队,创造出了国内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特别专业的操作需要工人实施外,其他大部分细节都是南仁东一个人完成的。
2000多个二极管,300多个三极管,要保证让每个管子摆位精确,排列组合严丝合缝,必须经过周密的计算和设计,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为了让计算机键盘看起来更美观耐用他还亲手在蓝色有机玻璃上刻上了阿拉伯数字和字母。
南仁东在工厂10几年,练就了一手好本领,他是工厂的全能技术员,从设计模具,到机械加工、电镀、锻造,样样精通,他甚至比那些几十年的老师傅都做得好。
然而,南仁东终究不是池中之物,命运又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必须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摘自本人头条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