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风云汇萃给流浪的文字安个家粤港澳青年作家创作学会
【历史传承系列】大成和遗憾:活字印刷术 - 草稿

【历史传承系列】大成和遗憾:活字印刷术 - 草稿

作者: 草帽叔叔 | 来源:发表于2024-07-04 06:37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原创非首发,首发于公众号】

【本篇主题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古代印刷技术的大成,可惜始终不能成为主流!

雕版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成熟的印刷技术,定型于唐朝早期,并在随后得到普及,更是一路沿用发展至今。

然而,虽然相比于低效的人工抄录,雕版印刷堪称人类历史文化史上的一次大飞跃,但是在实践中,人类发现,雕版印刷仍然存在着各种不足:

首先,雕版印刷是整面雕刻,要求一气呵成,一次成功,一旦出错只能推倒重来,基本上没有补救的机会;

其次,更严重的是,雕版印刷是整面印刷,每一页需要雕刻至少一块雕版,如果篇幅较小,倒不成问题,可如果碰到篇秩浩瀚的大型印刷需求,则需要雕刻成千上万块雕版。

如此一来,不仅雕版的制作是项大工程,数量庞大的雕版保存也成了一个大问题。

【配图】雕版刻印和保存都是个问题(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在这种背景下,另一项跨时代的伟大发明出现了,那就是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昇是位不见经传的平民发明家,他和他的这项发明差点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幸亏同时期有位著名学者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完整地记录了毕昇的这项发明。

《梦溪笔谈》记载“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一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的这段记载,简短却又极为准确地概括了活字印刷术的特点。

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虽然很原始,但是已经具备了活字印刷术的三大基本要素: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

所以,人们公认毕昇是在印刷方面做出伟大贡献的发明家。

后世在胶泥活字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先后造出了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铅活字等,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木活字。

元朝时,著名农学家王祯王祯在毕昇活字的基础上,创造了一整套木活字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1297年到1298年间,王祯用木活字试印了6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便印成一百部,印证了木活字印刷工艺的先进性。

王桢将自己有关木活字的实践整理写成《造活字印书法》,作为其个人著作《农书》的附录,一同出版。

《造活字印书法》的出版,将活字印刷术向前推进一大步,从此以后,活字印刷成为一种成熟的印刷工艺,流行于元明清三朝。

【配图】元朝王祯彻底完善了活字印刷技术(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然而,遗憾的是,自毕昇开始,很长时间内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得到重视和普及。

可能是因为活字印刷对识字工匠的要求较高,因此在中国,自始至终都未能彻底取代雕版印刷成为主流。

墙里开花墙外香,反倒是晚于毕昇四百年的欧洲发明家古腾堡发明的铅合金活字印刷技术成为现代印刷技术的源头,并在清末民初时期回流中国。

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中国,终究还是错过了……

【配图】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拓展学习】

①王祯和《造活字印书法》(综合多处网络资料)

王祯(1271年-1368年),字伯善,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元代农学家、机械设计制造家、木活字创造者。

《造活字印书法》是王祯发明木活字的总结,主要内容如下:

【写韵刻字法】按韵别写字样,贴于板上刊刻,其中常用字增刻字数,共约3万余字;

【锼字修字法】把板上已刻字锯开成单字,修齐,以“准则”统一大小高低;

【作盔嵌字法】把木活字依韵放入木盔(一种配套的专用木制盛器),并排在转轮排字架上;

【造轮法】制造木质转轮排字架(转轮排字盘,世界上最早的排字机械),推动转轮,以字就人,便于取字、还字;

【取字法】排版时,一人读字号,一人从轮上取字;

【作盔安字刷印法】把木活字排版在一块平板(四边有栏)上,用小竹片等填平稳,然后顺界行纵向刷印;

【配图】王祯让活字印刷成为一种成熟工艺(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②古腾堡和铅合金活字印刷术(综合多处网络资料)

约翰·古腾堡(J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1398年—1468年),德国发明家,西方铅合金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

大约在公元1440~1448年,古腾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

特别地,古腾堡在活字材料的改进、脂肪性油墨的应用,以及印刷机的制造方面,都做出了改进,使印刷术跃进了一大步,从而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

古腾堡的发明,先从德国传到意大利,再传到法国,到1477年传至英国时,已经传遍欧洲了。一个世纪以后传到亚洲各国,1589年传到日本,翌年,传到中国。

古腾堡的铸字、排字、印刷方法,以及他创造的螺旋式手板印刷机,在世界各国沿用了400余年。

古腾堡的印刷术使得印刷品变得非常便宜,印刷的速度也提高了许多,印刷量增加。

这样的变化使得欧洲的文盲大量减少,让欧洲的经济、文化、社会都获得很大的发展。

可以说,古腾堡的发明奠定了欧洲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石,是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先声。

虽然印刷术源自中国,但是现代的印刷术却是由西方再辗转传入中国,所以古腾堡对世界知识的传播、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的影响。

【配图】古腾堡奠定了现代印刷业的基础(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③王选和激光照排技术(综合多处网络资料)

王选(1937年—2006年),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激光照排技术是电子排版系统的大众化简称,是将文字通过计算机分解为点阵,然后控制激光在感光底片上扫描,用曝光点的点阵组成文字和图像。

1975年开始,王选主持华光和方正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的研制,用于书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的编排。针对汉字字数多,印刷用汉字字体多、精密照排要求分辨率很高所带来的技术困难,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型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并在华光Ⅳ型和方正91型、93型上设计了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复原算法,改善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王选领导研制的华光和方正系统在中国报社和出版社、印刷厂逐渐普及,并出口港、澳、台、美和马来西亚。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

现在中国已广泛应用的汉字排版技术就采用了激光照排,它比古老的铅字排版工效至少提高5倍。

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落后世界数百年后,中国印刷技术再次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配图】现代毕昇——王选院士(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传承系列】大成和遗憾:活字印刷术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kb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