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过去100天了。
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的心里“咯噔”一下,明明感觉新换的日历还没翻几页,与“2018”这个数字也正处在磨合期,竟然又过去这么久了。
时间果真是这世上最骇人的东西。它能冲淡岁月,也能让那些你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愈演愈烈。
“你看,那个别人家的孩子长大了”再一次听到A小姐的消息是在上个月,她今年大四毕业,拿到了国外学校心仪的offer,但是自己想要gap year一年,所以申请了延时入学。
那一刻说不上心里面是什么感觉,大概就是你心心念念向往的生活,别人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得到之后也没有表现的惊天动地,好像这件事这是他们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波澜。
我承认,我心里有些泛酸,这种感觉和小时候听父母口中谁家的孩子又考了第一名是不一样的,那时候烦的是爸妈,现在烦的是自己。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还谈起这个问题,似乎二十岁之后常常对生活感到无能为力,每次看见同龄人比自己更加优秀就会陷入一种自我循环的怪圈:“为什么他也出国了?”“为什么他能发表论文啊?”“为什么他能和杂志社签约啊?”说不上是嫉妒还是什么,不过我想更多的是嫉妒的外表下掩盖着的“为什么我还是什么都做不好”的成长焦虑。
互联网时代见证了太多的可能,我们是受益者,也同样是旁观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全宇宙,在吸收着无尽的idea的同时也清楚的看见别人在做着什么。
前段时间有个段子特别火,“00后都月入十万了,95后还在校考研”。每次看见这种标题都会觉得很扎心,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不得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所有人身上都有一个通病:我可以理解年龄比我大,阅历比我丰富的人比我优秀,但是我却无法释怀我的同龄人甚至年纪比我小的人能力比我高。
但是你并不知道你的同龄人曾经经历过什么。
你不了解他们的家庭、过往和背景,也不知道他们的能力究竟几何,只是觉得人家过得比你好,你就陷入了一种“我不行”“我很差劲”的怪圈。
我们从小就听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类的话长大,但现实却是,没有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非要举一个可以比拟的参照物,大概只有时间。
时间是这世上唯一公平的东西。
你的朋友比你优秀,那是建立在她的生活经历之上,不断的,一次又一次与时间赛跑。
她每天五点半起床在宿舍楼下裹着棉袄背书的时候你在睡觉,她钻研课题查阅大量资料文献的时候你在看剧,她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时候你在吃零食,她因为实习冒着酷暑奔波在城市的公交站时你在和闺蜜吃饭逛街,所以最后拿到名校offer的是她,实现梦想的也是她。
而你,并不是很差劲,只是什么都没有做。
毁掉你人生的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懒惰和拖延。
“你看,那个别人家的孩子长大了”二十岁实在是个太轻飘的年纪:心存高远,纸上谈兵。
这个年代又太过喧嚣,眼前都是浮华。现代人爱讲效率,讲碎片化时间,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课程《xxx教你月瘦10斤》《xxx教你拿百万年薪》《xxx教你20天搞定考研单词》,看到了,心动了,随手花钱买了课程,以为买下了就心安了,买下了就一定能学会了。殊不知退出付款界面之后,是不是又被下一条APP推送吸引了目光。
要知道,这世上没有任何一种成功是速成的。这些五花八门讲求高效的课程,也都是迎合了你的口味,因为你懒。
而事实证明,又懒又想要成功的需求还是挺有市场的。
不过我并不是指课程不好,而是课程只能起到点拨的作用,只能给你框架,那些真正能让你蜕变的东西,还是要靠日积累月的努力与磨砺。
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电影《老炮儿》的编剧说,他在写出这个剧本之前,写了整整十年,写了几千万字。靠公众号一炮而红的咪蒙,在此之前也在报社写了八年的稿子。那天我默默算了算自己这些年来写过的东西,大概也就十来万字吧,离一千万还差个十万八千里呢。
所以我一点都不着急,你也不需要着急。
成长焦虑的源头从来不是“我不行”,而是我都没有付出什么,却希望自己像别人一样成功。也许这根本不能被称之为“成长焦虑”,更像是“妄想症”吧。
只要做了就总会看到成果的,可能有一点慢,但没关系,“慢”意味着稳当和扎实,囫囵吞枣的感觉如何能与细嚼慢咽相比呢?
相信世间万物都有其发展规律,来日方长,时间自有偏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