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那一缕古意

作者: 晴空一鹤5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12:14 被阅读3次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时至农历十二月末,拜访亲友、除旧布新、新桃换旧符。年的习俗,可以回溯至殷商时代岁末年头的“腊祭”。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也是由此而来。“腊”就是“猎”的意思。祖先们在一年辛苦之后,终于有时间,把猎取的野兽拿出来祭天祭祖,然后用盐渍或风干留着吃。逐渐演变成了丰收庆典和辛苦慰勉。“年”的传说,即为先祖采猎的坏境。体大如牛的怪兽象征着猎物,爆竹声也就是标枪或是石斧发现出“硁硁”之声,火堆也就是怪兽流血之后就有食物可享用。农耕时代,家家户户用门前挂红色桃木板,燃起一堆火,除夕也不睡觉,不断发出敲打的声音,缅怀那段辛苦采猎时光。时间的推移,红色桃符被春联取代,火堆改为大红灯笼,鞭炮取代了敲敲打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庆有节庆的意义。追思古人,寓意珍惜眼前人。举杯邀明月,寓意珍惜一期一会的当下。春节是总结、是回顾、是寓意美好未来。从农历二十四“送神日”算起。那天,掌管人间的“灶神”就要返回天庭述职,做这家人的年终报告。为了“上天说个好话”,人们会焚烧“云马纸”(灶神的车)和供奉甜汤圆,甚至还要往灶神嘴上粘甜汤圆,以祈祷“多多美言几句”。送神之后就正式“过年关”。洁尘,除了家里外彻彻底底打扫一遍之外,平时不准动的祖宗牌位、佛像等都可以清洗。紧接着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守岁。正月初一,寺庙上香祈福,不倒垃圾、不说霉话、不碰刀。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老鼠过年,早睡晚起,不打扰老鼠的好事。正月初四,午后准备祭品“接神”。正月初五“出年关”。春节才算一个小结束,当然还可以玩到正月十五,闹完元宵的大结束。


      有人抱怨,生活缺乏仪式感。真正缺乏的是一颗愿意尊重当下的心。任何时候,都是手机不离手。春节也只是和平时一样,换个地方玩手机而已。春节的仪式感,可以从选一副对联开始,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所写的大红春联,对联很有意思,有“门迎春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把门户、季节、方位全包括的。也有妻子被高官夺走,读书人除夕之夜写了一副“佛云,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的莫可奈何。也可以从选一副窗花开始,窗花起源于南北朝的“宜春贴”,中间镂刻宜春二字,在配上周边的喜庆图案。到现在更增加了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等多种主题。还可以选年画:秦琼敬德、神荼郁垒、关公镇宅、麒麟贺岁、状元及第、财神到、喜报三元,保证让你看得如痴如醉。更还有挂春条挥春、看舞龙舞狮、吃佛跳墙,打麻将,好多好多的仪式在等着你呢。

相关文章

  • 纪念那一缕古意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时至农历十二月末,拜访亲友、除旧布新、新桃换旧符。年的习俗,可以回溯至殷商时代岁末年...

  • 《纪念——那一缕阳光》

    一缕明媚的阳光透过叶隙照耀大地,映照在小锦的脸上,她至今仍记得那缕阳光,那么美好,一下子照亮了生命,永存心底。 小...

  • 读《旧日红》浅感!

    与董桥董先生的墨笔无法匹及,用浅浅文字说说感受! 是本散文书分三部分:1.那一缕逝去的古意;2.不必花烛,不必沉吟...

  • 七言绝句.读《纸船》赠小烛

    崇慕前贤古意浓, 言行忠信秉英风。 小窗烛影读书晚, 一缕思亲绕月萦。

  • 拥抱倾城的一缕阳光,欢迎来到我的怀抱

    以拥抱那一缕阳光 那一缕阳光 那一缕阳光,温暖轻柔地洒满大地,毫不吝啬地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那一缕阳...

  • 古意

    长安城外霜天晓,无定河边暮色愁。 流水无情山依旧,人生易老鬓先秋。

  • 古意

    风在池柳怀里唱着歌 远山竹影摇摇 陌上的花正香 鸟儿低鸣声潜入耳畔 人在梦里 还浮出飘然的诗心 夜色装饰薄雾弥漫 ...

  • 古意

    秋霜结黄草,荣枯自有时, 青春能几何,良辰倏忽迟, 虽怀鸿远翥,燕雀本自亏, 远路失所向,天命实难窥, 谁堪萧索客...

  • 古意

    借问天,春事弄人,好使红颜空薄命。隔绝犹记,当年时节,船过也暗抛莲子。 暂流连,叶落簌簌,霜过红于二月初。坠西乌,...

  • 古意

    我需要一条雨巷。 青砖墙面,光滑发亮的鹅卵石路基,或者带有很深巢痕的麻石路面,它们把巷子拉伸的寂寥而又悠长。 三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纪念那一缕古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na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