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忘情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21-01-05 23:58 被阅读0次

    “太上忘情”四个字出自《世说新语·伤逝》中的“王戎丧儿万子”一节:王戎的小儿子万子死了,山简去探望他。看到王戎悲伤过度,山简就说:“一个怀抱中的婴儿罢了,怎么能悲痛到这个地步!”王戎说:“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山简很敬佩他的话,更加为他悲痛。

    王戎提出的“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可以看做是魏晋名士的精神写照,但是,凡事都应有一个度,喜怒哀乐这样的情感一旦过度,很容易伤身。

    人都倡导有情,而庄子独倡“无情” 。

    庄子的“无情论”在魏晋时代得到热烈回响,成为魏晋玄学四大课题之一。那个时代的哲学家真是性情中人,可以把有情无情作为一个课题,点燃一个时代的学术热情。这段著名的无情论产生于庄子与惠子的对话: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
    庄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
    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
    惠子问:“人原本是没有情感的吗?”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上文庄子说:“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德充符》

        惠子问庄子:“人一定要无情吗?”

        庄子说:“是的。”

        惠子说:“人若无情,怎么还能算人?既然人之被称为人,怎么能够无情?”

        庄子辩解说:“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意思是,我所说的无情,是不要让自己的喜好厌恶等情绪伤害自己的身体,要顺应自然,不刻意养生就能实现养生的效果啊。

    庄子认为,修行高的人,有人的肉身,但没有人的俗情。有人的肉身,所以和人相处在一起;没有人的俗情,所以不受别人的影响。他是在天人的框架中来看人情的,天是自然的,天没有情,如老子说的“天地不仁”。


    庄子对惠子说:“人本来没有情感的。”

    惠子说:“人如果没有情感,还叫人吗?”

    庄子说:“道给了人容貌,天给了人形体,怎么不叫人呢?”

    惠子说:“既然叫作人,人怎么能没有情感呢?”

    惠子很困惑,庄子接着说:“你所说的情,不是我所说的情。我所说的无情,不是说人没有感情,而是说人不应该以情伤身,情是指好恶,也就是爱憎,人应该顺其自然,不要为生命增加这些额外的东西。现在你把精神都用在追逐外物上,浪费精神,整天倚着树思考各种问题。天给了你形体,你却浪费在对坚白这些逻辑命题的思考上,不是太可惜了吗?”

    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对于个体情绪都不主张恣意宣泄,都主张要“忘情”。

    《晋书·阮籍传》中记载的一则阮籍的逸事,同样表现了悲伤过度对身体的损伤。阮籍的母亲得重病快要死了,有人告诉了阮籍。  当时阮籍正在与人下棋,听到这个消息,竟若无其事地继续下棋,还喝了好几斗酒,吃了一个猪肘子。等喝完酒、吃完肉、下完棋,阮籍突然站起来大喝一声:“穷矣!”吐血数升,悲伤得几乎晕厥过去。 后来几天,阮籍一直在悲痛中度过,全身只有皮包骨头,几乎死去。

    悲伤是正常的人类感情,正如王戎所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一个人若是不懂得悲伤,那就同木头人无异。但是悲伤也该有限度,悲伤过度,就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其实不只是悲伤,所有过度的情绪都会对身体造成或多或少的损伤。

    这一点庄子说得很清楚:“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

    意思是,人们过度欢欣,定会损伤阳气;人们过度愤怒,定会损伤阴气。阴与阳相互侵害,四时就不会顺应而至,寒暑也不会调和形成,这恐怕反倒会伤害自身吧?

    虽然在庄子说这番话的时候还没有出现现代医学的概念,但是,现代临床医学已经证明了庄子的理论。据研究者研究发现,过度的情感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是直接的,临床上不同的情感刺激对不同脏器有不同影响,如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

    与此同时,过度的情绪还会对人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因此,养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保持平和的心情,既不暴喜也不暴怒,即便做不到“太上忘情”这样的境界,也要尽量避免沦为情绪的奴隶。

    王阳明在《与王纯甫》的文章中说:“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亦便是用力处。”

    人难免会遭遇挫折、屈辱,甚至是巨大变故。当此时,能平静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就是致良知了,也是毋任情了。

    为什么不能彻底放任自己的情感?心学的道理是,情感不适度地发泄是对情感和精力的分散和浪费,而心学的基本要求是,人应该约束自己的情绪,以养精蓄锐,让情绪免于分散和浪费,从而获得情感所产生的质量和敏锐。

    人若不能控制过度的情绪,最终会沦为情绪的奴隶,为其所驱使。凡是得意时就喜不自禁,失意时就怒气冲天,当泛滥的情绪主宰你之后,你根本关注不了当下,分不清对错的念头,一事难成。

    我们都知道,特别理性的人只是因为他能约束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合理表露会让他拥有人生的质量和敏锐度,使其变得更为理性;感性的人则任由情感泛滥,当真正需要约束感情时,他发现自己已无法控制它们了。所以如何保持感性与理性的平衡是关键,只有学会平衡,才能从容的应对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上忘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pg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