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几年来,没有一年不提课改,改来改去,就是嫌弃老师讲的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培养,所以,最近几年我们总是说向45分钟要效率,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问题来了,课堂都给学生了,我们干什么?我们是课堂的什么,又是学生的什么呢?
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也是一个创造力和想象力迸发的时代,关于教育有无数个专家可以说出他的理论。可是理论实践起来并不那么容易,让老师们不假怀疑的去实践很难。
我总认为我是混进教师队伍里的渣滓,因为我的水平不高理解能力也不好。有时候对于改革,尤其是以前没有的理论都充满怀疑,而我偏偏又是个比较真的人。
我总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老师老师变哑巴,更不是老师做导演把学生当演员的安排指挥。相反的,传道授业解惑中,“传”还是很重要的,传是个动词,很显然他的发出主体是老师,道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方法,所以,我们不能忘了自己的职责。课前的准备要更充分,通过读书学习,查阅资料,搜集相关知识点,然后进行筛查,哪些知识是学生可以自学获得的,哪些知识是必须告诉他方法活着加以引导,甚至是和其他同学一起探究才能掌握的,而哪些是我们不补充,他们就绝对猜不出来也探究不来的。我听过程翔老师的一堂课,他为了这堂课,也可判断这篇文章的真假和故事背景,专门打电话找到自己在国外的学生,让学生去文章出处书所在的图书馆查阅。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课前做的工作就更多了,也更累了。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对老师的课前要求很高了。
课前我们做好了充分准备,是不是就可以了呢?既然有知识有方法,有层次,有可以吸引学生的导入问题,学生是不是就可以在课堂上层层深入,步步为营,把老师甩在一边?老师是不是一个观众一个看客呢?显然不可能,很多名师都是靠讲出名的,对于老师来说过不一定要多,但是课堂上的每一句话一定是恰到好处,语言的魅力也是老师的基本功。精心设计的语言往往更精炼,老师的每一句话如同诱饵,吸引同学们步步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是学生的,也是我们的,不要想把上课的任务全部留给学生,自己做甩手掌柜。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对老师的课堂要求更严格了。
课堂都给了学生,课后呢?当然练习题由学生主动完成,这时候我们又在哪里?我们要下大力气去了解学生的知识网络,要通过学生的反馈知道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有没有些许提高,要透过现象看到学生身上的问题。这些课后检测的设计就是老师有针对性的分层设置的,完成后对学生的情况的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才是成果的提现。
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并没有闲下来,更不是我们不再参与课堂,没有改变老师的工作本质,那是对老师要求更严格了。我们就是老师,是新时代的老师,是改良了的教书匠。
网友评论